循环园义和社区:“党建+物业” 推动老旧小区“安居”更“宜居”

阅读次数:1092 信息来源: 循环园 发布时间:2023-03-16
[字体:  ]

 

202304032136232240_9GEiNpZN.jpg

近日,走进义和家园,入眼可见绿植郁郁葱葱,小区地面干净整洁,汽车、电动车、自行车摆放有序……自去年12月份肥东县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义和家园物业到期以来,物业服务就由义和社区代为管理,推动形成“党建+物业”管理模式,以“四个注重”推动为民服务全面升级。

注重畅通民意,实现以新换心。新的物业入驻想要获得群众支持,以“新”换“心”,就要耐下心来仔细倾听群众意见,急居民之所急,解居民之所忧,解决居民的实际问题。义和家园小区建设于2006年,分为南区和北区两部分,常住居民五千余人,大多为义和、刘集社区拆迁住户,居民之间关系熟络,社区党委注重畅通民意渠道,结合网格走访、”逢四说事“座谈会上,征求村民组长、群众代表对小区建设和物业管理的意见,实现以点带面。“我们把收集上来的意见进行梳理总结,抓住长期困扰群众的重点问题,想方设法逐一解决,打好入驻第一枪,为新物业树立好形象、打造好口碑。”社区物业负责人说。经收集采纳,将小区停车难、设施路面破、楼道脏乱差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作为重点项目进行整改。

注重难点整改,扎实改善民生。居民反映的是小问题,却是急难愁盼的大民生。对于充电难问题,社区工作人员多次走进小区现场查看位置,结合居民建议,谋划建设电动车棚6座,新建的充电棚由社区招标建设,物业运营管理,经为期三月的建设,一座座新式充电桩分布在社区各个角落,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充电需求。“现在回家再也不用到处找充电位了,走在路上,头上的飞线不见了,心里的烦恼也没了。”社区群众对此非常满意。此外在小区的设施更新、路面整修方面,由物业进行全面摸排,逐一进行登记,能解决的及时解决,整改一处、销号一处,难以修复的及时上报社区,由社区与上级单位联系,争取资金对破损路面、老化设施进行修复,让老旧小区焕发新光彩。

注重共建共享,实现长效治理。为进一步巩固小区改造成果,做好“后半篇文章”,社区注重构建长效管理机制,在规范制定、服务清单形成过程中,主动邀请小区居民、网格员等共同协商确定小区的管理模式、管理规约,推动形成“义和家园居民电动车停车守则”“义和家园楼梯道清洁规范”等,形成共商共建共谋机制,激活各方主体主动性、积极性,共同维护改造成果。同时社区召开联席会议,对涉及物业服务管理的矛盾纠纷、居民关注的重大事项等,协商研究解决,形成“社区引导、物业主导、居民参与”的工作模式,推动物业服务管理由“单方管理”向“多方参与”转变,邻里矛盾、停车纠纷、环境整治等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居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注重统筹资源,做到内外兼修。小区不仅要有“面子”还得要有“里子”,依托“党建+物业”模式,整合社区资源优势,以小区居民为主体,以党建微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为平台,通过与物业联合开展,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今年以来,已联合物业在小区内开展“凝心聚力再出发,党的二十大在基层”“3.5学雷锋,助力小区环境整治”等活动,将理论宣讲、文明实践与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进一步推进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小区居民的文化素养和志愿精神。社区党委书记王小飞表示:“之前社区与物业分属不同单位,存在沟通不畅、执行不力的情况,自‘党建+物业’模式实行以来,我们积极优化管理模式、完善服务功能、提供精细化‘红色服务’,使得物业服务与社区治理高效融合,不仅服务群众零距离,更让我们在推进移风易俗、开展文明创建等工作中开拓了新思路。”

接下来的工作中,社区将持续推进“党建+物业”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打造共商共议共治的基层治理环境,以居民满意度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提升小区居民幸福指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