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基层减负,措施越实越好、越细越好

阅读次数:2532 信息来源: 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22-09-01
[字体:  ]

 

减轻村级组织工作事务负担、精简村级工作机制和牌子、改进村级组织出具证明工作……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意见》,紧盯具体问题,持续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松绑减负,这是党中央部署推进基层减负常态化的又一有力举措。

2019年“基层减负年”以来,各地在精文简会、统筹督查检查考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减负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过实过细的措施,致使减负成效打了折扣。为基层减负,“减真负、真减负”,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持续为基层减负,明责、赋权与资源下沉是根本之道。据报道,北京市创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聚焦明责赋权、下沉资源、费随事走,使基层有权、有人、有钱抓牢抓实主责主业,收效很好。基层减了负,干了事,也调动了积极性。尽管各地具体条件不同,但这种思路值得推广。

持续为基层减负,转作风是必需之举。弄清楚基层真正想要什么,才能帮助基层提升治理能力。比如,江苏省力倡“四不两直”式(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调研,在不增加基层负担的基础上摸清摸深摸透实际情况。上级组织多一些俯身向下的指导帮助,鼓励基层干部讲真话,对不合规不合理的要求敢于说“不”,基层干部就会少一些推诿应付、多一些担当作为。

持续为基层减负,用好合理的检查、评议是重中之重。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持续为基层松绑减负,树立重实干、重实绩的用人导向,督促全党担当尽责、干事创业。地方党委政府既需规范整合填表制式及填报频次,避免基层干部掉入“材料堆”;又需协调保障工作部署与督查考核的必要时间,避免出现“今天通知明天就要,这只能是假报告”的现象。持续推进群众满意度与第三方评价机制的规范化与制度化,完善村级组织考核评价机制。只有树立解难题、求实效、有实绩的考核导向,才能让基层干部“走下高楼”“离开案头”,奔赴田间地头,在“真刀真枪”中干出实绩。

减负并非减责。给基层松绑,让基层干部以更加奋发有为、务实进取的工作作风,组织引领广大群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担当作为。(稿源:光明日报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