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临河镇姚埠村:党建为媒 非遗添彩

阅读次数:1429 信息来源: 长临河镇 发布时间:2019-07-03
[字体:  ]

 

在推动乡风文明建设、挖掘和保护非遗的过程中,基层党建如龙舟“起水”,蓄势待发,引领作用至关重要。肥东县基层党组织和普通党员主动支持、参与传统文化的传播等工作,通过“党建+文化”模式,开辟了“党建+非遗”、“党建+文旅”等不同类型的新样式。

 201907031721564749_NpuuSA0c.jpg

小渔村的龙舟情

长临河镇姚埠村的龙舟文化传承有着悠久的历史,2016年以前,姚埠村世世代代临湖而居,靠渔为生,有过端午、赛龙舟的习俗,直到2013年南淝河下游改造工程和2016年灾后重建项目,姚埠村整体搬迁到附近的小区集中居住,但是村民们仍然割舍不下那段“龙舟情”,虽然居住地离巢湖水边远了一些,但每到端午期间,赛龙舟的习俗一直没有中断。

2018年 4月,长临河镇姚埠村龙舟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非遗的 5名发起人中,有2名老党员王明尧、史见长,他们两人也是退下来的老村干,长期在户外忙着做龙舟、赛龙舟的事情,被晒得“黑中透亮”。其中史见长老人家不仅写得一手好字,对申报龙舟非遗项目更是满腔热情。需要准备的文字材料,先手写,再到村办公室找年轻人搭把手,制成电子版后认认真真地从头到尾仔细校对。一算下来,造这样一条龙舟所需的材料费、人工费要将近30万元,为了不给村集体添负担,几位老人家自己掏腰包,把养老钱也用在了龙舟上,用他们自己的话说,龙舟代表了传承,如果不能把龙舟造好、登上赛场,以后估计就没有机会也不可能再把龙舟的非遗申报办好了,万不能把赛龙舟的传统断在他们这一代人手里……

老爷子们的“瞎折腾”

对于“老爷子们”的热情,年轻的村民总感到好奇、不解,明明到了该享清福的年纪,却在大热天里“瞎折腾”,整天非要围着30多米长的龙舟打转。听到这些话时,“老爷子们”总是半开玩笑半带批评:“等到龙舟的事情办好了,再交到你们这一代的手上,看你们还会不会笑话我们几个糟老头子了!”

2019年6月,合肥政务区天鹅湖边锣鼓喧天,加油声不绝,姚埠龙舟终于作为一支独立的代表队参加端午龙舟大赛,姚埠龙舟上的选手,年龄最大的已经七十多岁了,在天鹅湖里奋起划桨,速度不输给其他龙舟队,在天鹅湖边前来观战的姚埠村民,没有不竖起大拇指的,大家纷纷举起相机排着队与龙舟合影。“老爷子们”会心的笑了,笑容里充满了知足和自豪。姚埠龙舟申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后,为了让30多米长的龙舟有个“安身”的地方,在村党支部的协商帮助下,决定从现有集体房屋中腾出几间比较合适的,把夹墙打穿后,终于可以放下这个大家伙!这下,“老爷子们”终于放心了。

非遗之花的源头活水

为了让姚埠龙舟划得更远、更快,姚埠村党支部一班人立志用党建“活水”浇灌非遗之花,深挖“龙舟文化”内涵,并带动更多的党员群众参与进来,形成“因地制宜、挖掘亮点”的发展思路和乡村振兴目标,坚定当地精准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

姚埠村的非遗文化有了安身之所,为当地文旅经济的开发和利用打下坚实基础。把“非遗文化助力脱贫攻坚”模式作为激发贫困内生动力的有力抓手,是长临河镇在“扶贫扶志,智志双扶”方面涌现出的持之以恒、不畏艰辛、充满人民攻坚智慧的精准扶贫与扶志事迹,展示了姚埠村的良好形象。一条文旅“兴”路子已经走起来了。

(谢强、牛林、姚永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