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集乡:香菇“小伞”撑起脱贫“大伞”

阅读次数:1872 信息来源: 张集乡 发布时间:2018-05-21
[字体:  ]

 

201805211121053241_Fh9kpf7E.jpg

由于受地理位置偏远、经济较滞后、缺乏致富项目等因素的制约,张集乡新联合村是贫困村。2016年,新联合村根据自身自然条件,在合肥市检察院驻村工作队、乡政府多经办的帮助下,把目光锁定在成本小、致富快、带动力强的香菇种植上,精准谋划、精准施策,逐渐探索出“党建+精准扶贫”“党组织+产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工作模式,不断夯实基层党建,筑牢脱贫攻坚堡垒。

抓思想发动,让群众脱贫有志。主动脱贫才能真脱贫。要真正解决贫困问题,必须抓好思想教育,激发群众自主脱贫动力。张集乡新联合村充分发挥“两委一队三个人”作用,同时动员老党员、老村干、老教师成立流动讲习队,针对群众产业发展动力不足、主动脱贫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思想现象,广泛开展形势政策、自立自强和感恩意识教育,采取“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形式,让贫困户看得见、学得到、会感恩,引导和启发广大群众消除“等靠要”思想,树立勤劳致富的理念,增强脱贫奔康的信心和主动性。 

抓模式创新,让群众致富有路。新联合村集体资源优势明显,平原面积广,这都是种植香菇的优势条件。村党支部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中心任务,找准扶贫突破口,以香菇产业促发展,以发展促增收,借助财政扶持、贫困户通过扶贫互助资金入股统一建大棚、统一技术培训指导、统一销售,形成了产业发展新模式。村里借着产业园发展的良好势头,顺势建起香菇产业合作社,调动贫困户参与合作的积极性,不仅让村里的所有贫困户都看到了希望,也让集体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为了能够给村民更好的指导,合作社请来了香菇种植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指导。产业园主要分两种:带动就业和带资入股。10户贫困户带资入股,每人入股5万元,共50万元作为贫困户入股的资本。按照计划,年底大棚利润分红每人可达3000元左右。16户贫困户加入村里合作社,一天工资70元,村里的合作社利润分红也可达1500元左右。产业园带动新联合村贫困户就业6人,平均年收入增加1万元左右,为了防止脱贫户返贫,让贫困户参与香菇种植分红和合作社利润分红。同时,建档立卡贫困户可以在产业园打工,每年收入上万元。

2017年,新联合村快马加鞭,在总结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据该场产业发展能力、市场、以及本地区特色产业实际,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利用扶贫专项资金建立菌棒厂,改变了从外地购买菌棒的被动局面,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新技术新配方的应用还提高了香菇产量,并同步建设冷库,进行香菇保鲜。 

如今,由于做大产业、完善链条,村民们可以参与到产业园生产管理的各个环节,彻底解决了贫困户在脱贫中无产业、无土地、无技术、无资金的难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