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建设美丽乡村?用最简单的语言,可概括为:改善民生的第一物质基础;缩小城乡差距的有效途径;推进和谐社会的第一保障;促进农村生态的第一载体。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强调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美好乡村建设,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战略部署,是提升农民生活品质、造福千万农民的最大民生工程。我县的美好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本刊从即日起开办《聚焦美好乡村》栏目,连续报道我县各地美好乡村建设情况,以飨读者。(张国松 记者 叶昌国 李丽娟)
桥头集镇三站村本来就是先进典型,村里的各项工作都做得有声有色,走在全镇前列。
自从美好乡村建设开展以来,三站村更是一马当先,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使得村里在短短的时间内,各项基础设施进一步巩固,村里的自然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现如今,走进三站村,你不仅会感受到即将收获的稻禾的清香,更能感受到城乡一体的美丽与和谐。
同在蓝天下 三站变化大
步入三站村境内,就有一种特别的感觉。感觉这里虽是平凡的村庄,但却有一种城市的味道。陪同记者采访的县美好办负责人介绍说,承担了县美好乡村建设项目之后,三站村的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如今,宽敞的水泥路已经通到各个村民组,有的村民组水泥路已经户户都通。即使下雨天,乡亲们在村里走路,再也不要穿胶鞋了。年轻的小伙子穿着时髦的皮鞋,领着刚认识的女朋友,照样能够在村里串门,观光。
为了做好亮化工作,村里的水泥路通到哪儿,路灯就亮到哪儿。夜晚,乡亲们在明亮的路灯下走路,可昂首阔步,再也不要低着头摸索着慢慢地往前走了,再也不会担心崴脚和跌倒了。
美好乡村建设,处处体现一个美字。有了水泥道路、有了路灯,绿化工作也得跟上。为此,所有的道路旁,不仅立着高高的路灯杆,绿化的树木也随着道路的延伸,跟随到哪儿。绿化家园,是三站人传统。全村13个村民组,几乎家家门口都绿树成荫,每个村庄被覆盖在树丛当中。家家门前有树,户户门前有花,就连栖息的鸟儿也把三站当成自己的家,每天天刚亮,各种鸟语就会不绝于耳。
有了路,有了宽敞的水泥路。公交车也开进村里来了。每天定时、定点,公交车准时从村里的公交车站出发,把想去外面世界看风景的乡亲们,带向目的地。曾经的泥腿子们,想逛省城合肥、县城店埠,坐上公交车,不要一个小时,就会出现在省城的各大商场和繁华景点。
美好乡村建设,还让曾经的臭水沟,如今变成美丽的环村渠;渠的上面,安装上了不锈钢护栏,总共2.1公里长。这条改造后的环村渠,如今已经变成村三站村一道有特色的风景。道渠上面,还修建了11座便民桥。以往村民们过臭水沟,空身人都行走不方便,如今,村民们开着小轿车也可大摇大摆地从便民桥上通过。小桥、流水、人家的畅想,在三站已经成为现实。
有了大舞台 大家舞起来
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三站村在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不忘丰富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村里建设了文化广场,还特意建造了一个演出专用的舞(戏)台。每逢节假日,村里都有专场演出。除此之外,城里的送文化下乡,三站有现成的舞台,因此,往往可以捷足先登,把来镇上送文化的演出队伍请到村里,这样,村民们在家门口,又能欣赏到高档次的文艺演出。
现如今,跳广场舞已不是城里人的专利。因为三站村有了农民休闲广场,有了明亮的路灯,因此,忙碌了一天之后的村民们,晚饭后,都会来到广场,扭动着优美的身躯,随着电子大屏幕上放着乡亲们平时爱听的歌曲和音乐,舞起来,跳起来。每天晚上,华灯初放时,不仅本村的村民来文化广场休闲、跳舞,就连周边村庄的村民也从老远的地方赶来,参加休闲活动。三站村的群众文化活动声名远扬,就连店埠镇西山驿社区的群众也骑着电动车赶来三站跳舞。
行走在三站的热土上,记者看到的到处是丰收的景象和乡亲们喜悦的笑容。一位余姓的村民说:“城市里该有的,我们都有,城市里没有的我们也有,我们三站村就像城市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