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头集积极探索美好乡村建设新路径

阅读次数:943 发布时间:2015-04-22
[字体:  ]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个人认为美好乡村建设既是深入贯彻落实“三个强省”、“美好安徽”战略部署的重大举措,也是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镇美好乡村建设总体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态势,围绕“科学规划建设美、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方略,以增加农民收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村庄建设、环境整治和土地整理为突破口,协调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是围绕群众利益,在发挥主体作用上下功夫。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美好乡村建设的主体。如何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显得格外重要。首先,要加强宣传引导,让群众真正认识到美好乡村建设对于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村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提高农民福祉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环境账”、“眼前账”和“长远账”。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不能做旁观者,不能当局外人,而应该发挥主人翁作用。其次,虚心听取群众意见。美好乡村建设从规划编制、目标确定、项目建设,都要严格依法按政策按程序办事,全程向群众公开,特别是事关全村未来发展的大事,都要召开群众会议,听取群众意见,从而有利于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赢得支持;有利于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二是围绕人口集聚,在村庄规划建设上下功夫。建设美好乡村,中心村规划建设是重中之重。编制村庄布点规划,科学确定中心村建设数量和人口规模,构建布局合理的镇村体系。在建设规模上,现阶段主要以改、扩建为主,并优先选择特色产业村、交通干道沿线村、重点景区周边村以及历史文化名村,有条件的地方可以依托土地整治整村推进、土地流转等重大项目的实施,新建一批中心村。在建设内容上,要统筹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着力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的新型农村社区。

三是围绕生态建设,在农村环境整治上下功夫。良好的生态环境、优美的田园风貌、浓郁的乡土文化是美好乡村的独特魅力。(1)要加强文明创建。凭心而论目前环境卫生比以往进步不少,但多年来形成的的陋习还没有从根本上铲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明确指出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我们开展的文明创建工作就是为了村容整洁,进一步净化、硬化、亮化、绿化、美化我们的环境。(2)要加强生态修复。按照合肥市确立的建设森林城市的目标,统筹推进矿山复绿工程、湿地修复保护等工作,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3)要加强污水整治。大力开展改水改厕等工作,条件允许的地方适时建设污水处理场。抓住合肥市“1331”规划建设环巢湖生态示范区的契机,建设污水处理场,控制污染源,确保巢湖水质的改善。(4)积极探索用“花钱买服务”等市场的办法,解决农村环境卫生的长效管护问题。 

四是围绕农村经济,在创业兴业富民上下功夫。建设美好乡村,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必须把村庄建设、环境整治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结合起来。(1)鼓励群众创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群众创业,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坚持“筑巢引凤”和“腾笼换鸟”并举,以创业带动就业。(2)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种粮大户、家庭农场等市场主体,扩大“一村一品”覆盖面,加快优质粮、特色蔬菜、特种水产、特种养殖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3)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打休闲度假牌、生态观光牌和乡村旅游牌。

五是围绕和谐乡风,在社会综合管理上下功夫。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民生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显得格外紧迫。(1)健全“666”平安呼叫网建设 增强防范意识。有利于及时准确掌握信息,特别是在防火、防盗、帮助留守老人儿童应对突发问题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2)加强人民调解工作 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实行网格化管理,将矛盾纠纷的疏导化解责任落实到人。(3)重视群众精神文明创建,倡导健康的生活情趣。镇文化站、村文化室等成为农民业余充电好平台;开展送法下乡活动,有利于增强群众的法制观念,规范群众的行为;通过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等活动来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引导群众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4)围绕门前卫生、家庭和睦、邻里互助等定期评比并表彰一批“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儿媳”、“好公婆”等先进典型,营造和谐、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