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飞青春的梦想 实现人生的价值

阅读次数:3215 信息来源: 县委组织部 发布时间:2012-06-06
[字体:  ]

阚海峰,男,肥东县规划局村镇科副科长。2010年作为第四批选派干部到肥东县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古城镇湾陈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两年来,他带领村支部一班人,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选派工作的目标要求,在县委组织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加强基层组织工作为总揽,以创新农村工作机制为目标,从该村实际出发,锐意进取,扎实工作,超额完成了两年工作计划,达到了让群众满意,让组织放心的目标。《肥东报》、肥东电视台等媒体曾多次对他的选派工作进行报道。

一、加强组织建设,构筑战斗堡垒

阚海峰同志任第一书记后,不断夯实该村基层组织建设,经过镇党委严密考察,在村两委的一致举荐下,推选1名组织能力强、群众威信高,公道正派的年轻党员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完善组织建设。在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中,全村先后有5名致富能手得到锻炼,党员、干部的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强发展的能力、推广科技的能力、依法办事的能力和维护稳定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针对该村在外打工党员较多这一特点,他不仅指定了专人定期与他们电话联系,而且亲自对他们进行回访,严格要求、严格考核,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工作的能力。先后有3名优秀同志向湾陈村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45名党员全部选岗认岗,上岗率达100%。全年共上党课6次,收集有价值的建议20条,使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大力加强党组织制度建设,先后制定了《村务公开制度》、《会议制度》、《村级财务管理制度》等十余项制度,通过制度规范村级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

二、加强走访调研,谋划发展蓝图

湾陈村坐落在古城镇西北一隅,距镇政府大约10公里,是从县城方向进入古城镇的第一道门户,人口2509人,村民以传统农业为主,尽管临近旅游通道,但自然庄所处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群众收入受旧观念和基础设施等条件限制,发展速度较为滞后。阚海峰同志进村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展实际调查,把进村入户了解群众的意愿、倾听群众呼声当成工作重点。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制约湾陈村发展的因素既有干群思想上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也有村级规划发展起步慢、起步低、起步晚等问题。为此,他多次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群众代表大会、村民小组长等一系列会议,并和村两委一道,集思广益,制定了选派任职两年工作规划,计划在两年里基本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换代,群众收入翻一番的目标,从而制订了长远工作计划,确定了发展蓝图。

三、加强基础建设,增强发展后劲

阚海峰同志把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和古城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作为做好工作的前提保证,在多方呼吁和奔走下,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单位先后投入改造资金400多万元用于加强基础建设,解决了发展资金问题。改善水利条件是当务之急,在走访和座谈中他了解到,湾陈村尽管地势起伏不大,但由于水利设施基本上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损毁、水源流失现象严重,尤其是村级主要灌溉水源达两千亩的马坝水库、北河坝水库损毁严重,不能发挥灌溉功能,群众反响较大。他进村后,仅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先后数次和村两委一道查看现场,研究制定两处堤坝加固以及泄洪闸的重建工程。2010年下半年,投入70余万元,重修了马坝水库堤坝及泄洪闸;2011为了让北河坝水库、石榴呗当家塘尽早完成修建任务,他先后多次到县财政局争取援助,在镇、村两级共同努力下,争取到支持资金约150万元,重修了北河坝堤坝及泄洪闸,并顺利通过质量验收。2011年,他又把工作重点落脚在塘坝的全面修整上面,通过实地考察,在争取到15万元的基础上,完成了另外4口塘坝的维修任务。投资20余万元,新修灌溉渠1.2公里,重修水渠2公里,灌溉面积也有原先的300多亩扩展到1000余亩。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基本解决了湾陈村农业用水管理不善、用水难的问题。在挖塘修坝过程中,他还在全村积极推广小型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对新挖新建塘坝,以村民理事会的形式,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向村组群众进行发包,既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也有效保护了水利基础设施,可谓是一举两得。要想富,先修路,为了尽快实现村组道路联通岱山湖旅游通道这一快捷之路,他紧紧抓住“村村通”修水泥路的契机,积极争取资金,在村两委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从长远的利益角度出发,将该村对门户村民组至梁界路2公里长的砂石路新建工程、东任村民组至对门户长2公里的水泥路新建工程作为任期内必须完成的修路任务,从任职起始抓好落实。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协调下,将原先的3.5宽的路基加宽到4,分别投入20万元、63万余元用于道路建设,将原先的两个行政村变成一个互通的整体,群众的满意度大大提高。通过对湾陈村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村里的水利、交通等状况得到大大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四、积极拓展思路,发展农村经济

经过科学论证立项,他将股份制运行机制纳入到投资发展100亩水面养殖上面。为了防止专项资金流失,确保经营不出问题,他和村委会一道与承包人签订了合同,明确了违约责任,减少了投资风险。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并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表决认定,其中村委会投资项目发展资金5万元,每年可增加80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0104月份,他经过详细论证,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制定了湾陈村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决定在全村范围内种植优质水稻2000亩,在栽培过程中针对每个时节易发生的病虫害都进行专业的辅导防治,使水稻喜获丰收,亩产净增100斤,增收100元左右,增加了农民经济收入。通过平整土地,使500多亩农田得到平整改造,并纳入古城镇万亩花生基地建设的区域内,如今成为旱涝保收、机械耕种的示范区。与此同时,他还大力抓好其他工作。突出人口和计划生育基础工作,2010统计年度孕检出率达到5.5,手术到位率90%以上,主要指标趋于正常。加大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力度,对全村1名分组干部责任区内超生进行责任追究,确保计生工作不拖全镇的后腿。广泛开展清洁家园、绿化乡村和爱国卫生运动,先后在沿岱山湖湾陈村一线两侧栽植四排绿化树苗3000余棵,并成立保洁员队伍,加大对群众卫生、环境治理知识普及,居民村民环保意识明显提高,村组环境面貌大为改观。综治维稳扎实有力。成立湾陈村矛盾纠纷排查协调领导组,他亲自担任组长,成功调解纠纷7件,同时组建了12人的专职治安巡逻队,共同组建防范网络,社会防控体系不断健全,群众安全指数不断提升,两年来未发生一起群众聚众越级上访事件和安全生产事故。两年来共代理办结了A类、B类办件共121件,为群众免费提供法律服务2次,按时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工作,为全村三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五、热心扶贫帮困,真情温暖民心

为了有效解决该村困难户问题,从2010年至2011年,阚海峰同志每年都从上级主管部门的慰问经费和自己的办公经费中安排2万元,慰问困难群众。2010年,重点帮扶4户受灾家庭,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扶持3户特困户,为其脱贫。在开展“五级书记大走访”活动中,他坚持和群众吃住在一起,撰写民情日志,及时了解群众的意愿,解答群众关心的热点和难点问题45件,并和5户群众结成共建对子,同时拿出2000元工资进行帮扶,并承诺将随时为其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此同时,为进一步改善办学、办公环境,2011年他通过各种渠道,从上级争取到26万余资金元,对村小学40平方米校舍进行改造。并在组织部门和县规划局的支持下,先后注入建设资金24万余元对村办室进行全方位扩建改造。又投入资金5000余元为新建的农家书屋配备了多种硬件设施,进一步改善了教育教学和办公环境。

两年来,阚海峰同志辛勤的工作得到了群众和组织部门的充分肯定,湾陈村的面貌大为改观,村级组织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群众收入显著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环境改造得到有效推进,作为古城镇的西北门户的湾陈村,正在焕发出勃勃生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