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温总理答记者问看为官从政“三字诀”

阅读次数:10861 发布时间:2012-03-15
[字体:  ]

       

        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会,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应大会发言人李肇星的邀请会见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据3月15日《人民日报》)

   人们注意到,在近3个小时的答记者问中,温总理温文尔雅、引经据典,摆事实,讲道理,不但回答了中外记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也坦言自己担任从政的心路历程,可谓情真意切、引人深思。从温总理答记者问中,可以领略到一个大国总理的心境和胸怀,也折射出一个领导干部为官从政的“三字诀”。

   为官要“亲”。记者会开始后,温总理表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蔓延、发展,关键是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我将在最后一年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永远和人民在一起。”这一回答充分反映出温总理一贯秉承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可以说,百姓是干部的衣食父母,服务群众是从政的根本宗旨。各级领导干部,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时时处处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对广大群众,察其苦、听其呼、想其思、急其盼、办其需,真正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想群众所思,急群众所难,帮群众所需,排群众所忧。只有这样,领导干部的形象才能树立在群众心目当中,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由衷信赖和真心拥戴,才能使生命和事业之根深深地扎在人民群众这片沃土之中。

    为官要“正”。在回答中央电视台记者提问时,温总理说,“在我担任总理期间,确实谣诼不断,我虽然不为所动,但是心里也不免感到有些痛苦。这种痛苦不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而是我独立的人格不为人们所理解,我对社会感到有点忧虑。我将坚持人言不足恤的勇气,义无反顾地继续奋斗。”这是温总理坚持正义品格的真实反映。正直对于一个领导干部来讲,应该是为官从政的根本原则。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从;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说到底,正与不正,实际上是一个政治方向性的问题。领导干部如果能够一身正气、坦坦荡荡,其为官就会以民为本,视民心为根;就会保持“心在国家、情系群众”的平常心境,保持“利归天下、誉属黎民”的淡泊情怀。只有做到身正、心正、行正,才能不愧于己,不负于心。

    为官要“廉”。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温总理说,“我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信念,为国家服务整整45年,我为国家、人民倾注了我全部的热情、心血和精力,没有谋过私利。”温总理这一回答,感动着亿万人民。当前的社会正处于变革期,形形色色的诱惑无处不在。在这种环境下,作为领导干部,要想做到“不为名利失心、不为权欲熏心”,就必须有一种力排一切干扰的能力,有一种不为外物所动的境界。可见,为官就要常存敬畏之心,敬畏人生、敬畏权力、敬畏法纪、敬畏人民,时刻警醒自己,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坚守住做人为官的底线,保持清正廉洁的本色,处理好当官与做人、公与私的关系,正确对待名、权、位,不做不法之事,不取不义之财,不交不良之友,不沾不正之风。

    以人为镜,可知得失。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温总理的言行中领悟为官从政的真谛,既要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抱负,又要有“在位一天,赶考一天”的意识,以平和之心对名利,以淡泊之心对得失,以敬畏之心对权力,践行“为民、务实、清廉”的为官之道,不愧对手中的权力和责任,不愧对人民群众的期望和信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