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东县实现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全覆盖

阅读次数:3067 发布时间:2012-03-14
[字体:  ]
近年来,肥东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组织部关于远程教育工作的安排部署,紧紧围绕“建优、管好、学实、用上”的工作方针,始终把站点规范化建设作为提升工作质量和水平的基础工程来抓,使各站点建设达到设施配套完整、队伍稳定健全、制度规范严密、教学组织经常、学用效果明显的目标。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终端站点配置达标。始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扎实推进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的规范化建设。一是场所选择体现合理性。本着建一个成一个、切实发挥好作用的原则,从有效整合资源、方便活动开展的角度出发,在场所的选择上坚持以党员活动室为主。对站点场所及两网接入实行申请验收制度,由乡镇远程办根据《肥东县远程教育终端接收站点场所及两网接入验收标准》,认真组织自查,县电教办在各镇自查的基础上,组织专人逐一到现场验收,合格后,进行设备安装。二是站点布置体现统一性。明确了站点达到“五防五好”的要求,即防盗、防火、防潮、防雷、防尘,环境好、桌凳好、线路好、灯光好、设备摆放好。统一下发了管理员操作手册和远程教育记录簿等三簿一册,建立规范化的基础台帐。目前,全县356个终端接收站点统一配备了投影仪等,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村还对站点进行装潢改造并添置打印机、音响、空调等,站点硬件建设水平明显提高。三是人员选配体现高标准。目前,为每个站点配备了1-2名管理员,建立了500多名的管理员队伍,其中高中以上学历的达93%,大专以上的达15%。同时,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和选派干部的示范引领作用,先后挑选了96名政治和业务素质较高、责任心较强的充实到技术管理队伍。

    二、规范设备安装使用,终端站点运转正常。一是设备安装规范。为每一个站点统一配备了机顶盒、投影仪等设备,使站点硬件设备一次性统一配备到位。同时要求每个村的投影机固定安装在支架上,布线合理规范。设备的安装调试由县电信公司负责,县电教办现场督查,确保安装调试一步到位。二是情况反馈及时。县远程办每月不定时通过网络监控、电话查询、现场抽查、调阅记录等方式,掌握站点运转情况。乡镇、村(社区)站点坚持定时开机,及时掌握设备运行情况,设备出现故障后在第一时间上报,并做好相关的报修记录和维护维修记录。三是维护维修快捷。根据站点设备故障情况,一方面拨打10000号解决,一方面各乡镇在接到报修请求后迅速与当地电信支局联系,不能解决的报县电教办,做到小件设备故障在2天内响应,大件设备故障在1个星期之内排除。

    三、注重学用结合,提升远教工作成效。按照“边建、边管、边学、边用”的要求,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切实把学用作为远程教育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是丰富学习内容。通过发放问卷、下发统计表格、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教学需求进行了深入摸底调查,把广大党员群众最关心的、迫切需要的内容,列入了教学重点,提高了学习内容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创新教学形式。根据教学对象的不同层次、不同知识结构、不同需求,指导各乡镇、村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在时间上,实施错时学习制、分段轮学制。在对象上,按专业技能、产业分类、行业特点划分学习小组,组织从事相同行业生产的党员群众分组学习。每周都设立1-2天为“党员群众学习开放日”,对基层党员群众,不限人数,不限时间,随到随看。在方式上,把组织收看、交流研讨与实践运用结合起来,把集中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结合起来,把知识性学习和影视娱乐结合起来。三是突出站点运用。在运用的广度上,依托肥东先锋网及村级网页,着力建设资源共享、互动交流、菜单式选播的集电子阅读、视频、音频于一体的综合教育教学服务平台。目前,全县共有8个远教站点与产业协会联姻,受益党员群众达2多万人,为民增收上百万元。在运用的深度上,与文化、科技、气象等部门协同合作,努力把站点办成农民文化夜校、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活动室、农业科技学校和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室等,做到一站多用。针对群众提出的致富缺门路、缺信息、缺技术的“三缺”问题,为了使群众“出门有基地,进门是课堂”,摸索了“远程教育+基地实践”的学用模式,目前,全县已建成远程教育加基地14个,极大提升了“学用”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