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套路奉为圭臬的人,往往墨守成规,不考虑实际、不善于思考,把科学的工作方法变成“套路化”的形式主义
套路本是指一些可复制的经验,正确运用套路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少走弯路。然而,一些干部却过度依赖套路,不考虑实际、不善于思考,把科学的工作方法变成“套路化”的形式主义,与干事创业的导向背道而驰。
把套路奉为圭臬的人,往往墨守成规,以前怎么样,现在就怎么样;别人怎么干,自己就怎么干。遇事就用旧模板生搬硬套,习惯凭经验办事。比如,有的党员干部惯于“新瓶装旧酒”,每年的工作计划、总结等都是稍加修改、拿来就用;有些单位以会议落实会议,文件层层转发、责任层层转嫁却无实质性举措;还有的地方热衷于层层请示,把程序当作挡箭牌,以程序之名行推诿之实。这些“套路化”的落实,看似平稳无虞,实则如温水煮蛙,无声消解着事业的锐气与生机。
“套路化”背后,是作风不严不实、创新精神退化。破除“套路”桎梏,要树立正确政绩观,打破一成不变的模板,聚焦事业发展大局、群众急难愁盼,勇于改革创新,积极担当作为。要练就过硬本领,不断学习党的创新理论,聚焦深化改革、基层治理、乡村振兴等领域的重点难点,常态化开展专业培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不断锤炼“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与韧劲。要建立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体系,把群众口碑作为衡量工作的重要标尺,以实绩、实效论英雄,褒奖实干的“老黄牛”、重用成事的创新者。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区分无心之失与有意之过,为敢想敢干、勇于创新者卸下思想重担,让有为者有位,为担当者担当,让墨守成规者没出路、守摊无为的干部没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