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党中央明确要求为基层减负,要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精兵简政,持之以恒把这项工作抓下去。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非一时之功,唯有在长效常治上下真功、求实效,方能真正卸下基层重负,激活治理末梢,让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打破基层减负“反弹回潮”怪圈,关键在于拧紧思想总开关。摒弃“一阵风”式浮躁心态,以正确政绩观涵养实干作风。通过一线“解剖麻雀”式调研,全面摸清基层报表冗余、会议过频等痛点,厘清不同地区、行业和发展阶段梗阻,让减负措施符合实情。基于调研中的现实问题,以“马不离鞍”的定力对照检视,严防减负推进过程隐形变异。
以刚性制度筑牢减负长效基石,是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的应有之义。健全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将列清单、用清单与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优化高质量发展考核等统筹衔接,清晰界定基层“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推行清单动态更新和联动审核机制,压实“谁主管谁负责”,防止冗余事项堆积反弹。配套监督评估体系,定期开展“回头看”,建立责任共担、资源统筹的常态化格局,使减负赋能从“一阵子”转为“持久战”。
数字技术是赋能基层治理,助推精准施策、服务提效的重要引擎,若应用失当易加重基层“指尖负担”。要强化数据共享约束力,打破部门壁垒,确保数据“一次采集、多方活用”。构建数据安全与效能反馈闭环,利用大数据精准优化冗余环节。惟有在规划、共享与效能上同向发力,数字工具才能真正成为基层减负利器,让“小马”永葆锐气,轻驰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