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赋能方活力迸发

阅读次数:95 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5-07-15
[字体:  ]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持续深化基层减负,为担当者松绑、为实干者撑腰,是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的迫切要求,也是夯实党的执政根基的重要保障。四川省广元市打出轻车减负、壮马赋能、提质增效组合拳,为基层松绑鼓劲的做法,值得借鉴。

 

“滥挂牌”“指尖留痕”等做法,挤占基层干部大量工作时间,徒增不必要的工作负担,更助长了重“痕”不重“绩”、重“形”不重“效”的浮躁风气,使得工作重心偏离实际成效。以权责校准破形式之困,为基层松绑减负,需严格落实权责清单制度,明确县乡职责边界,建立村(社区)工作事项准入机制,杜绝职能部门随意转嫁责任。完善督查考核机制,把减负成效纳入上级部门考核,规范责任传导流程,解权责失衡之困,提长效善治之能。

 

基层力量不足,很大原因在于人手不足、队伍不强。以人力扩容解力量之窘,需推动编制资源向基层倾斜,构建跨层级、跨领域编制“周转池”,通过减县补乡等机制盘活存量,保障编制向治理一线倾斜。定期举办业务培训、技能竞赛等活动,提升基层干部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并在薪酬待遇、晋升渠道等方面给予倾斜,打破基层是跳板的短期思维,让干部愿意扎根基层、安心干事,“马车协同”凝聚共治之力。

 

多头管理、网格分散、信息孤岛,使基层力量在低效运转中浪费。以协同提效增治理之能,要打破条块分割,通过“多网合一”整合综治、应急、民生等服务管理职能,建立统一高效的基层治理网格。构建“网格发现、平台流转、部门协同、限时办结”的闭环机制,确保问题在基层接得住、解得快。借助数字化手段,打通数据壁垒,实现服务事项“一网通办”,让数据多跑路、干部少跑腿,减数字冗余之负,增智慧治理之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