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但现实中,少数党员干部在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时,过度依赖现成模板,问题缺点趋于雷同、遣词造句千篇一律……这种“套模板”现象,不仅会影响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的成效,也会影响党的自身建设、影响事业发展。
批评和自我批评“套模板”,是形式主义、怯于斗争态度和应付敷衍思想在作祟。看似是为了提升“效率”的行为,背后隐藏着碍于情面不想批评、心有顾忌不敢批评、未知全貌不会批评的心理。对网上材料“加工润色”、拿别人缺点“张冠李戴”,就会导致问题同质化、批评浅显化,长此以往,“利器”难免变成“钝器”。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每个人的岗位职责、工作经历各不相同,存在的不足和缺点也不可能一模一样,不能盲目地借鉴模板,以“通病”代替“毛病”,用“经典语句”取代“互相批评”。要认真查摆问题,讲真话、动真格,真正在咬耳扯袖、红脸出汗中祛病除疴、强筋健骨,更好助力事业蓬勃发展。
自我批评是给自己打的疫苗。毛泽东曾指出自己主持制定的《井冈山土地法》很蹩脚,不是一个彻底的土地纲领;彭德怀在西府战役教训总结会议上批评自己:“你学的马列主义哪里去了?”;周恩来在得知错怪杨帆后,当面向其作检讨,承认自己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反躬自省、检视剖析是共产党人的优良作风,是实现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要葆有更高的政治觉悟,强化理论学习、深化思想认识,破除观念桎梏、纠正认知偏差,切实增强“响鼓不用重锤敲”的自觉性,真正做到敢于揭自己的短、勇于亮自己的丑。要秉持清醒的自我认知,严格对照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工作作风等方面,聚焦人前人后、线上线下、八小时内外,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认真查找不足、深挖问题症结、找准内在根源,做到见人见事见思想。
批评是送给别人的一剂良药。能否帮助同志改正缺点、实现进步,要看互相批评敢不敢动真碰硬、是不是讲到根上、能不能触及灵魂。全面到位、准确客观地了解同志,才能使互相批评言之有物、一针见血。要坚持对事不对人,秉持一颗公心了解同志,本着帮助同志、增进团结、促进工作的态度,克服主观臆测、摒弃个人偏见。要强化问题导向,以事实为依据,广泛听取党内同志、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严肃地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对政治素质、党性修养、能力本领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力求把他人的不足找准、症结找实,确保批评扎在痛处、切中要害。要深入开展谈心谈话,对拟开展批评的问题进行沟通交流、互换意见,开宗明义、推心置腹,把意见说透、把改进方向讲明,使人心悦诚服,积极主动改正提升,切实达到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