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指尖”代替“脚尖”

阅读次数:281 信息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发布时间:2023-07-21
[字体:  ]

 

当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提升和普及,不少地方和单位利用政务APP、微信群开展工作,让沟通交流更便捷,工作开展更高效。但是,少数地方在推广过程中存在强制使用、滥用排名、过度留痕等走形变味现象。这无疑苦了基层、累了群众、浪费了资源,非但不是“指尖上的便利”,反而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成为形式主义“新变种”。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用形式代替扎扎实实的落实,简单将基层干部在政务APP、微信群上的活动频率和表现作为标尺,导致广大基层干部把大量时间精力耗费在“指尖”功夫上,疲于应付,显然跑偏了重点。这就需要把基层干部从“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从名目繁多的痕迹管理中解脱出来,从过多过频的督查检查中解救出来,把更多时间和精力用到干事创业上。

 

忙着“键对键”“屏对屏”,不顾“面对面”,围着“指上考核”转,结果必然是远离百姓,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干部绝不能“坐在车里问民情、隔着车窗看基层”,走“经典路线”“景点路线”,漫无目的、毫无准备,转一转、听一听、看一看就“拍拍屁股走人”,更不能隔岸观火。只有下沉一线,直面群众,用上门代替上网、谈话代替电话、“脚尖”代替“指尖”,以“望闻问切”“刨根问底”等方式接受监督、弄清情况、找准问题、找对办法,才能挤掉“政绩泡沫”,从根本上破除“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作风正则人心齐,人心齐则事业兴。必要的形式不可或缺,脱离实际的形式主义万万不可要,不拆除这堵横在党和群众之间的“墙”,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就会被捆住。为此,要建立权责一致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懒政怠政负面行为清单,防止形式主义潜入巡视巡察、干部考察考核、民主生活会、年度述职等。进一步扎牢制度的笼子,以“一抓到底”的态度、“一竿子插到底”的决心,直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用“指上”清风带来工作新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