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优良传统和重要法宝。与自我批评吹响自省自警、自励自胜的“冲锋号”相比,批评作为挑刺找茬、揭短亮丑的“技术活”,更能检验担当、考验水平。岁末年初,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正紧锣密鼓筹备召开,党员干部要练强批评基本功,让党内政治生活成为锤炼党性的“大熔炉”、增进团结的“催化剂”、推动工作的“强引擎”。
基础在“有理有节”。现实中,一些人开展批评含糊其辞、寡淡无味,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合实际、不落实处,抓不住真问题、真矛盾,讲一些到不了心里、扎不到痛处的空话套话。批评要坚持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杜绝无中生有、主观臆断,注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多一些“脱鞋入田”的调研,弄清来龙去脉、是非曲直。要勇于捅破“窗户纸”,把话摆到桌面上讲,不回避、不遮掩,不夸大、不缩小,不将一般问题作为严重问题、不把一时失误当成一贯错误,确保所“批”所“评”皆有依据、皆存公心。
关键在“有法有情”。“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倘若批评不讲方法、不分场合,即使合规在理也可能惹人反感,达不到预期效果。要把批评的严肃性和艺术性统一起来,把握好火候、拿捏准分寸,善用“团结—批评—团结”的“三明治效应”,以肯定对方积极面、闪光点传递善意、化解抗拒情绪,指出问题点名道姓、打准靶心,大是大非切勿轻描淡写、鸡毛蒜皮不可上纲上线,对“闻过则喜、知过能改”者只需恰到好处、点到即止,对“左耳进右耳出”者必须当头棒喝、猛击一掌。同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带着关爱之情、帮助之情、信任之情开展批评,多些平等交流、少些盛气凌人,做到尊重人格、耐心细致、触动思想。
目的在“有为有效”。实践证明,大批评大进步、小批评小进步、不批评难进步。但批评只是手段和起点,做好整改落实的“后半篇文章”才是重中之重。要交心谈心解开心结,用身边人、身边事讲透“过而能改,善莫大焉”的道理,引导被批评者放下思想包袱,涵养知过不讳、改过不惮的胸襟气度,避免产生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要真刀真枪解决问题,“红脸出汗”的同时分享心得感悟、经验技巧,针对“病灶病根”提出指导性意见建议,协助制定整改“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促使稳扎稳打、真改实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