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红”与“蔬菜绿”共组“暖心景”

阅读次数:1392 信息来源: 陈集镇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2-12-04
[字体:  ]

 

20221204110525102_EwLkggqu.jpg

一年半以前,合肥市民政局选派干部夏晨星赴任肥东县陈集镇光华社区“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目前,他带领驻村工作队着力“乡村振兴”,和光华社区“两委”一起,逐步摸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产业发展之路。

 

守护市民“菜篮子” ,增收农民“钱袋子”。“立冬”后第一天,清晨的霜气铺满了田间地头。在陈集镇光华社区蔬菜大棚内,驻村工作队队员、志愿者、网格员正在热火朝天地采收青椒。“党旗红”与“蔬菜绿”共同组成一幅“暖心景”。

 

“受到疫情影响,大棚内青椒面临无人采摘和滞销的困境。感谢陈集镇和光华社区安排人员采摘,并给予销售支持!”大棚承租户沈强动情地说。

 

采摘、称重、打包、装箱,光华社区第一书记夏晨星熟练地操作着。“今天上午预计采摘1000斤!这些新鲜的蔬菜全部第一时间送到客户手中。”夏晨星介绍说,“45亩蔬菜大棚,作为社区最大的乡村振兴项目,既能增加集体收入,又能促进群众增收。我们一定将其维护好,运营好!承租户遇到暂时困难,我们在帮助他扩大销路的同时,积极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光华社区蔬菜大棚的蓬勃发展还让附近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务工。“每天采摘蔬菜8小时,能有100元的收入!”大棚内正在劳动的曹大妈开心地说。建于2019年的社区蔬菜大棚,每天都有一车蔬菜运往批发市场,不断丰富市民的“菜篮子”。

 

培育“肉墩墩” “秦湖香菇”,走上居民餐桌。 “山珍非似树般栽,朽木偏生好食材。”香菇是我国著名的食用菌,被誉为“菇中皇后”,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在光华社区香菇产业园内,一颗颗香菇棒已经安放到位,伴随着悉心照料,“肉墩墩”的香菇便会“喷薄”而出。“今年改进了品种,产出的香菇不论是外观还是口感,都会更好!”香菇产业园负责人龙啸天介绍。作为“一村一品”,“秦湖香菇”已成为光华社区重点打造的特色农产品,并且已经走上了城市居民的餐桌。

 

“扶持农产品,助力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增加销路,是我们驻村工作队主要工作任务。”夏晨星说,“我们还积极争取派出单位支持,通过合肥市民政局、陈集镇人民政府、肥东县林业建设服务中心进行消费帮扶,助推乡村振兴提速增效。”

 

小田变大田高标建良田“呀,种了一辈子地,没见过这么大阵势。真要感谢党和政府的政策好喽!”吴大爷感叹的是,自10月底以来,光华社区的吴集、明肖、小胡等7个村民组的田间地头,每天都有数十台机械在挥舞着铁手,推土机来回穿梭,原本只能单人行走、区分田块的小田埂瞬间没了踪迹,窄小的田块全部变成了大田块,田块之间的落差也降低了。

 

大家看到的这幅热火朝天的场景便是光华社区8400亩高标农田建设现场。社区以“两强一增”为牵引,以“小田变大田、闲田变忙田、差田变良田”为建设目标,压实部门责任、明晰目标任务、确立实施内容、拟定工作举措,全力保障高标农田建设顺利实施。

 

“高标农田项目建成后,我们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农田流转率。积极引进优质种粮企业和大户,千方百计扩大集体收入。”夏晨星如是说。

 

目前,光华社区已初步形成大棚蔬菜、大棚香菇、瓜蒌子种植、林下养鸡等特色产业,2022年集体收入已达70余万元。

 

“我们像呵护孩子一样,呵护社区的产业!蓝图已绘就,奋进正当时!光华社区驻村工作队和社区两委将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建为引领,将社区产业发展摆在重要位置,谱写乡村振兴新华章。”夏晨星信心满满地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