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临河镇:群众悄悄话 亭下也有“味”

阅读次数:1077 信息来源: 长临河镇 发布时间:2022-11-02
[字体:  ]

 

202211022053501325_oUZis2zC.jpg

长临河镇在推广“四事四权”工作法中,注重通过“亭下议事”架起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桥梁,把各种亭子打造成乡风文明、谈心说事、调解矛盾、红色宣讲的微阵地、好载体,畅通基层治理“最后一米”,亭下的“烟火味”“说理味”“宣传味”十足。

亭下聚集温暖的“烟火味。长临河镇不少村头有别具韵味的亭子,造型各异,依山傍水,景色迷人,让人流连忘返。这些亭子不仅是“村景”,也是群众平时唠嗑、带娃散步的去处。每个亭子都有自己的名字,是大家根据亭子的来历共同想出来的,比如说四顶社区的“清风亭”,是取自“红土清风、绿色家园”的村标,寓意清廉、公正;再比如六家畈社区,是个侨乡,当地有个有名的风水塘叫牛背塘,上风上水,塘边有个亭子取名侨心亭,在海外著名华侨捐建的养正小学内部有个亭子,因侨胞捐建,取名侨梦亭;等等。这样的亭子很多,一亭一景,一景一亭,每个村的亭子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村里建的亭子不仅漂亮,老年人还可以经常坐在一起聊天,现在也有不少年轻人到亭子里聚一聚。”村里的老人们对亭子情有独钟,不仅有一份乡愁,更有一份寄托,亭子成了老年人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个休息地,平时在这里可以知道谁家有喜事沾点喜气,谁家有困难需要相互帮助……做了好事,在亭子里自然会口口相传。

亭下流淌浅显的“说理味。长临河镇村里每月14日前后,总要组织群众在一起议一议,村里的亭子就成了临时说事点。邻里间有些疙疙瘩瘩的小事情,遇到几位在亭子里散步的老人给评评理,心里。的不痛快自然就会烟消云散,乡里乡亲的,低头不见抬头见,谁还能不遇到点矛盾呢,让一让就过去了。在村里美丽乡村建设、污水管网改造等工作中,有时干部与群众意见不一致,这时候就会听得“几颗白菜”的故事,大概意思是干部和群众矛盾大,因为方法不得当,村里工作得不到群众不支持,施工时碰到群众几颗白菜也不行,这几颗白菜也会引起上访,成了“村官难断白菜事”。有经验的村干部都会提前约好群众到亭子里或者附近农户家中,推心置腹讲清原委,拉近与群众的距离,话是开心锁,时间长了,群众都会给予理解,“几颗白菜”也就变成了小事。在亭子里,村干部们注意倾听民声,交谈中让群众心顺气也顺。

亭下常有红色的“宣传味”。“环境好看是面子,村民文明了才是里子,把亭子建好了不仅是面子,更要通过引导把乡风文明的里子做厚实。”这是村里建亭子时候的初衷。垃圾随手桶里扔,遛狗要把绳来牵……来亭子散步的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把乡风文明变成了一种自觉。四顶社区的“清风亭”还是法治文化长廊,里面有不少法律知识,在六家畈社区的“侨心亭”附近,也有一个很长的侨文化长廊,记载着历史,期盼着未来,来亭子游玩的群众,不仅看景,更学到了不少文化。村里开展各种宣传活动,宣传党的政策的时候,亭子也成了公益的宣传点,在这里可以听到鲜活的内容,更有一些红色故事,悄悄走进群众身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