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马湖乡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党建为“引擎”,发挥基层党组织“桥头堡”作用,建立健全责任落实、考核评价、奖励惩戒等工作机制,不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主要做法有:
一、在明确目标责任上下功夫,当好“主心骨”
一是党委“抓总、抓常”。实行乡党委一把手“抓总”。认真履行和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建立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制度,把党建责任分解到党政班子成员。年初,乡党委与全乡16个党(总)支部签订党建工作责任状,将工作责任、具体举措落实到党支部、党小组和党员三层网格中,实行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立体架构。实行班子成员“抓常”。坚持将《党章》《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党纪党规作为党委中心组必学内容,让班子成员提升政治理论水平,实现“分管”到“内行”,再到“专家”的转变。乡党委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建工作专题汇报会,班子成员交流工作经验、查找问题和不足、提出意见建议,党委负责同志逐一点评,真正达到“找不足,明差距,促整改,抓落实”的效果。二是党支部“抓细、抓实”。除认真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活动外,每月不定期组织在家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进行座谈,动员党员和代表对村级事务积极献言献策。利用每月10日主题党日,采取多种形式,丰富党建活动。邀请老党员讲述入党故事,回忆初心,增强党性。发挥党员志愿者作用,戴上“小红帽”,套上“红袖章”,参与环境整治、秸秆禁烧、冬季夜间治安巡逻等重点工作,将党建融入到日常具体工作中,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三是党建指导员“抓强、抓好”。乡党委建立和完善了党建指导员月度考评制、年终考核制、会议交流制和末位淘汰制等制度。坚持每年开展一次集中选拔,将责任强、素质高的年轻同志选入党建人才库。对新“入库”人员进行为期5天的集中培训,并进行业务测试,成绩优秀者选配为党建指导员。按照“一抓双促”要求,每名党建指导员联系1-2个党组织,每月联系指导工作不少于4次,每季度召开1次工作交流会。
二、在健全考评机制上下功夫,划清“责任田”
一是工作制度精细化。结合乡情工作实际,制定了《党建工作例会制度》《党建工作督查制度》《党建工作月评制度》《村(社区)“两委”班子月评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村(社区)年度千分制综合考核方案》等五项制度措施。把党建工作纳入村级工作月评内容。二是评分细则标准化。把对村(社区)实行的月评和年度千分制考核结合起来,加大党建月评考核分值占比,党建月评成绩不低于年度考核的70%。对党建月评综合成绩前三名的村(社区)“两委”干部,每月分别增发绩效工资200元、150元、100元,对于末位的村(社区)主要负责人及相关责任人进行红脸谈话。每月综合考核低于80分,按比例扣除绩效工资;若连续倒数,则要求表态发言或给予诫勉谈话处理。同时,年度综合考核实行2000分制,每分10元,根据年度综合考核成绩,发放“两委”干部绩效奖励。三是指导督查常态化。成立由乡组织办牵头,纪检、综治等部门配合的综合督查组,坚持每月开展一次党建业务督查。督查采取不打招呼、不听汇报、随机抽查等方式,全面了解工作落实情况。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失职追究制等制度,突出问题导向,精准把脉病灶,开展作风专项整治行动,着力解决乡村干部“庸、懒、散、慢”行为和“四风”问题。
三、在严格奖惩机制上下功夫,用好“惩戒尺”
一是政治引领“树牢导向”。乡党委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的工作导向,坚持把履行党建职责情况作为干部选拔任用和绩效奖惩的重要依据。年度考核中,党建工作全年月评平均分90分以上的才能确定为“优秀”等次,80-90分为“合格”,80分以下为“不合格”。考核“合格”以上的单位,包联的班子成员、党组织负责人和党建指导员方可参与各类评优评先;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优评先资格,并对党组织负责人实行诫勉谈话,党建指导员给予红脸谈话,并取消党建指导员资格。二是绩效考核“激发动力”。对党建年度考核“优秀”的单位,工作经费在原有基础上增加2万元,包联的班子成员和党建指导员的年终绩效奖励各增加3000元;考核“合格”的单位,包联的班子成员和党建指导员的年终绩效奖励分别增加2000元;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全年工作经费扣除1万元,包联的班子成员和党建指导员的年终绩效奖励分别扣除1000元。三是廉政教育“保驾护航”。实施“干部法治廉政教育工程”,结合各类会议和培训,组织开展党员干部上党课活动,累计开展80余次,其中讲授廉政党课18次,用正反面事例教育警示党员干部。对党员干部违纪违规严肃查处,今年以来,办结信访案件12件,其中转立案6起,给予党纪处分6人,红脸谈话49人次。在王沟社区建设廉政教育基地和法治文化广场,营造廉洁从政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