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检察院围绕“四创”打造品质公诉

阅读次数:935 信息来源: 县公安局 发布时间:2015-05-05
[字体:  ]

近年来,县检察院充分发挥公诉工作服务社会发展、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稳定的职能作用,围绕“创新、创优、创稳、创先”提升公诉队伍素能,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公诉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连续二年名列全市公诉工作量化考评第一名。

一是注重创新,在促进业务效能上下功夫。理念为先,该院始终坚持业务强检,以“用好个案监督、用活综合监督、用实日常监督”为目标,把强化诉讼监督放在服务大局中谋划和推进,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维护公平正义。制度为本,该院于2013年制定了《关于在审查起诉工作中加强诉讼监督的实施意见》,从拓宽诉讼监督案件的来源和渠道、完善与其他机关沟通协作机制、完善内部衔接机制、建立监督意见反馈机制、完善诉讼监督考评和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强化机制举措。实践为要,新刑诉法实施后,不断创新办案模式,提升办案效能,先后就庭前会议、关键证人出庭、简易程序集中审理、未成年法定代理人到场、庭审观摩评价等进行大胆创新实践,有8个业务经验总结信息被省院公诉处和市院采用推介。

二是注重创优,在保证司法效力上下功夫。突出监督重点,把侦查机关移送的“另案处理”、“在逃”、“证据不足”的案件作为审查重点,从证据分析、讯问犯罪嫌疑人、核实案件事实三个环节审查案件细节,从中发现、挖掘追诉线索,2013年以来,追诉漏犯75人,追加漏罪63起,法院判决认同为100%。如:在审查包某某开设赌场案时,追诉漏犯5人,在审查丁某某挪用资金案时,追加犯罪事实7起。这些案件的办理维护了公平正义,震慑了犯罪。提升抗诉水平,该院创新抗诉审查,实行“四级交叉审查”制度,即收到法院判决书后,案件承办人提出审查意见后,再由另一名检察官重新复核,然后由科室负责人审核,再由分管检察长审批,遵循全面认真审查要求,确保抗准,两年来,该院提起抗诉4件5人,均得到市院支持,抗诉成功率达100%。

三是注重创稳,在确保社会效果上下功夫。实行恢复性司法,该院把人民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落到实处,将公开听证引入刑事和解等办案程序,邀请县人大内司委、县政协法制委、县公安局法制办、社区及群众等代表参与听证,征求和听取各方意见,成功办理刑事和解案件6件,高检院正义网予以报道。创新未成年刑事检察工作载体,贯彻未成年刑事诉讼特别程序,对未成年刑事犯罪依法作出附条件不起诉和犯罪记录封存7件11人,设定5年的跟踪回访和帮教,帮助失足青少年回归社会,同时丰富未检工作内涵,与肥东职业高中、聋哑学校、元疃中心校等学校建立“检校共建”基地,选派优秀干警担任法制副校长、辅导员,定期开展法制讲座,教育孩子们远离违法犯罪,未成年犯罪呈下降趋势,《肥东县院走好未检工作“七步棋”》被省院《公诉工作信息》采用。保持打击职务犯罪高压态势,对职务犯罪案件开辟“绿色通道”,实行早介入引导侦查取证、专人办严把质量办、零退查快速梳理审查、听庭审重视法庭教育,在快速审查并确保办案质量的同时,邀请发案单位及相关行业人员旁听庭审,进行警示教育,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检委会委员、相关业务部门人员观摩评议,这些做法促进了公诉水平提升,确保了办案的社会效果。

四是注重创先,在提升工作效率上下功夫。重视提升业务素能,该院以业务培训、庭审观摩评比等多种形式开展岗位练兵,以对其他院精品诉讼监督案件反复研讨提升积累监督经验,结合公诉业务实际提升业务素能,为提升工作效率打下良好基础。重视在业务实践中提升效率,该院通过主动介入减少公诉环节退查率,确保快速流转;对不同案件分层确定办案时限,如对轻微刑事案件推进“一日制”工作;完善办案效率考评体系,每月通报办案人的办案时限和办案数量;发挥“侦、捕、诉”三方联动和联席会议机制,确保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双赢”等前移案件审查关口、分层确定办案时限、完善办案奖惩机制、注重强化风外联动的“四驾并辔”工作模式,确保了办案质量,提升了工作效率,平均办案时间减少了3天。重视全面争先创优,该院协调推进公诉信息、调研、宣传工作,二年来,先后有13篇调研报告和信息被省院和市委、市院采用,《醉驾案庭审现场,40名驾校学员旁听》等76篇外宣稿件被《检察日报》、《安徽法制报》、《新安晚报》、《合肥晚报》、正义网等主流媒体采用,协助中央电视台“法治中国”栏目拍摄的法制宣传片《村子里的空壳工厂》,中央电视台予以播放,二十余家省市电视台转播,这些工作与公诉业务工作形成良性互动互促效应,促进了公诉工作全面提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