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最后33天——追记“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余家训

阅读次数:1821 信息来源: 县民政局 发布时间:2014-02-18
[字体:  ]

生命的最后33

——追记“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余家训

20120824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20126月初,合肥就早早的进入了高温天气,但618日,灿烂的太阳却突然收起了笑脸,天空密布着乌云,气温骤降。肥东包公镇的老百姓说,这是老天在为余家训的离去而默哀啊!

余家训是肥东县包公镇社会事务办副主任、民政办主任,因劳累过度于2012615日离开了人世,年仅43岁。正当壮年,却英年早逝。噩耗传来,许多人不敢相信,许多人扼腕叹息。想起余家训在工作中的那些感人之处,更有许多人流下了悲痛的泪水。

618日,许多人早早就自发地从四面八方赶到县殡仪馆为余家训送行,足有千人以上。包公镇敬老院里的五保老人代表打着横幅,从30公里以外赶来,横幅上写着:“家训同志,你是我们五保老人的贴心人”。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放不下的是那份责任

513日,余家训带病参加省民政厅举办的社区建设培训班。

530日,余家训拖着疲惫忍受着病痛在秸秆禁烧的一线又忙碌了一天,晚上回到家已经快1点了。自19日结束培训回来后,余家训就是这样每天坚持在禁烧现场,从早上7点到岗,要到晚上12点以后才回家,工作就这样连轴转。因为病痛吃不下饭,有时候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在村医疗室里挂两瓶盐水。大家见他累得瘦了一圈又一圈,都劝他去检查一下。他却说,“再坚持几天,等到禁烧结束再说吧。”

5月,一年一度的秸秆禁烧工作进入了紧张的战备状态。包公镇是合肥市确定的重点禁烧乡镇之一,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余家训所分工的青春村共有18个自然村、33个村民组,5000多亩油菜和小麦,又是全镇重点禁烧区域,每个人都把禁烧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余家训十分清楚,如果自己分工村的禁烧工作稍有闪失,将会给全镇的禁烧工作带来不利。责任重于泰山,余家训一下就把身体的不适抛之脑后,一直投入在禁烧工作的一线上。为了不拖全镇禁烧工作的后腿,余家训尽管感觉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舒服,却仍然坚持每天坐着摩托车准点来到村里,与大家一起值班、巡视。偌大的一个村,步行巡视一次就需要3个多小时。尽管走一程就要坐下来歇一歇,但他始终坚持在现场,从来不下“火线”。

其实,余家训在参加省民政厅举办的社区建设培训班的期间,就感觉到自己的身体不适,特别是吃东西时胃很痛。但为了不耽误培训,余家训就自己买了一点药吃。培训后期,学员们要到淮北市参观标准化社区建设,他的病情已经加重,吃饭的时候胃也更加疼痛。但他忍着病痛坚持与大家一起到了淮北。在淮北参观期间,别人吃饭,他只能喝一点米汤。

62日,在同志们的一再劝说下,余家训到市里做了身体检查。从合肥检查回来后,余家训的身体已经非常虚弱,可他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到了村里。等待检查结果的这些天里,在去分工禁烧的青春村之前,余家训还要到办公室挂一趟吊水,再看看有没有事情需要及时办理,然后去村里。这时,病魔缠身的他已经不能吃饭,他就忍着,喝点豆浆。

65日,县民政局的同志来该镇勘界,几天没有吃饭、连走路都举步维艰的余家训二话没说,拖着病体,忍着病痛的折磨,冒着30多度的高温,陪着来勘测的同志来到与巢湖市接壤的栏杆镇交界处勘界。

66日,医生就确诊余家训的病情已发展到肝癌晚期。接下来的这些日子,余家训一边接受着治疗,一面仍记挂着工作和低保户们。大许村书记赵其胜去医院看余家训时,余家训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村那两户低保户的表我已经审核过交给了小崔,回去后叫她尽快办理。”余家训向来看望的同志动情地说着:“办公室,我可能是回不去了。真想再为他们做点事儿……”。

615日上午,余家训在镇政府的安排下,他踏上了曾经工作了20多年的肥东县包公镇这方土地。临近中午,他拖着羸弱的身体在包公镇父母的房子里休息。一间不大的土坯屋子里,余家训回忆着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一口鲜血从口中喷出。“回到办公室,再为他们做点事”的愿望成了余家训永远的遗憾。

615日晚750分,余家训的生命在这一刻被无情地终止。

在灾害来临的时候,他首先想到的老人

余家训出生于1969317日。毕业于安徽省城市建设学校。走上工作岗位后,一直在边远的乡镇工作。先后从事过计划生育和司法工作。1999年至2006年任原高亮乡民政办主任。2007年包公镇成立后,一直担任该镇社会事务办副主任、民政办主任至今。

长年从事民政工作的他,带着社会责任和满腔真情关爱着社会弱势群体,用春风化雨般的情怀给予他们最大的安慰和帮助。余家训对镇里的弱势群体和所有需要帮助的对象都能了如指掌,每个五保老人去世的后事,他都要亲自料理,亲自到殡仪馆与老人告别,然后再将老人的遗体送回老家安葬。每次逢年过节他都要到敬老院里问寒问暖,与老人们在一起吃年饭,让老人们感觉倍加温暖“余主任就像我们的亲人一样啊”。 

到民政局找余家训的人,有的性格孤僻,想问题比较偏颇,有的带着情绪的,甚至拍桌子、掼板凳。但不管是谁,都能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甚至谈上几个小时,也从不嫌烦,直到达成共识,并把问题处理得很完善,让他们满意而归。青春村的一个老退伍兵患有失忆症,老是好来“找事”,有时稍不如意就躺倒在地上,谁也劝不起来。但每次只要余家训来一劝,这个老退伍兵就起来了,并说:“就信服余主任。”还有一位经过治疗后恢复健康的麻风病人,不少人见到都躲避着。但余家训却热情接待这个麻风病人,主动帮助解决困难。就这样,这个麻风病人把余主任当成了亲人,有许多心事都找他诉说。

2007年底的那场50年不遇的雪灾,让人至今记忆犹新。最难忘那场雪灾的人,是原高亮乡大许村的五保户何兰英老人。无情的大雪压倒了何兰英老人的房屋。得知情况后,余家训第一个赶到村里,在村干部的陪同下,他冒雪把老人送到乡敬老院。原高亮乡的敬老院在山里头,离老人住的地方足有3公里。为了不让老人受冻挨饿,余家训租了一辆四轮车,踩着一尺多深的积雪,与村干部门一道,硬是推着四轮车,一直将老人送到敬老院。把老人安排好后,他还掏出自己的50元钱,给老人做过年的“压岁钱”。

在繁重的工作面前,他从不言累

在乡镇,民政办在乡镇工作是最忙碌的部门之一。包公镇这样有着近5万人口的大镇,民政工作起码需要三个人来承担。有很多年,余家训却独自坚守在这个岗位上,却从不提一个苦字和累字。镇民政干事崔陆霞说,余主任整天就像是一只不停旋转的陀螺,经常是白天送温暖、慰问困难户,晚上还要到办公室加班,把五保、低保、城市低保、大病救助等相关资料输入电脑,一忙就到深夜。

民政工作本来就纷繁复杂,其他乡镇在安排民政办的同志镇里其他事务性工作时一般都不分工包村,可余家训却一直分工包村。余家训不仅分工包村,而且总是难度最大的村。余家训从不推诿,而且每到一个地方,不要多长时间,就能把工作开展得有条不紊,直至转变为先进村。从难点村到先进村,这背后饱含了余家训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大家有目共睹,不仅对取得的成绩心悦诚服,对他也是交口称赞。

包公镇中心敬老院是国家民政部首批授予的全国模范敬老院,全省只有三家,在合肥市仅此一家。而在创建模范敬老院的过程中,余家训一直兼任镇中心敬老院院长。镇中心敬老院200810月开始建设,2009年元旦第一批老人开始入住。100多位老人从各个地方来到一起,不同的生活习惯和个性,为了让老人们住好、吃好、娱乐好,余家训在争取资金、改善条件、完善功能等方面花费了不少心血。20101月,为了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包公镇敬老院还创办了老年学校,从中小学请老师上音乐、历史课,辅导老人打腰鼓、学器乐;从医院请业务院长上保健课;从驻镇站、所请专业人员上农技、法律课。除此以外,敬老院还经常开展棋牌、腰鼓、器乐等文娱活动,并适时组织收看收听中央电视台《夕阳红》、《健康之路》远程教育节目,老人们天天有课上、有活动……,但得夕阳无限好,何须惆怅近黄昏!燃烧的晚霞洒落在干净整洁的庭院内,与老人们灿烂的笑容交相辉映,是那么的欢乐,那么的和谐。

在短暂的生命里,他用平凡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余家训走了,肥东镇的百姓却为你写下《余家训 你并没有走》的诗篇:

余家训,你走了

你可是正赶在上班的路上

……

你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陀螺

整天旋动着那颗察民所思、急民所急的心

……

太累太累的你啊

走得令人惋惜,走得让人心疼

长长的送行队伍,载不动无尽的哀思

……

余家训,你并没有走

你平凡中的闪光已化作一面旗帜

在百万人民跨越发展的行列里猎猎飘扬!

余家训是平凡的,但从这位平凡的共产党员身上,人们却看到了他热爱工作、任劳任怨、关心群众、帮助弱势群体及多年来默默奉献的闪光足迹,看到一种从平凡人身上体现出的不平凡精神和一名普通党员的崇高形象。这些平凡而又琐碎的点滴小事,却折射出的是一种人性美和党性的光芒。合肥市总工会追授余家训同志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号召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学习余家训同志心系事业、服务群众、克己奉公、忘我工作的高尚情操和奉献精神。肥东县委县政府、市民政局先后作出向余家训同志学习的决定。

余家训的一生践行了他所说的“生命不在长短,而在有价值”。他的事迹被人学习,他的精神被人传递,他的生命在勤政为民的信念和共产党人的信仰中延续!(丁毓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