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宏星书记“进站点、讲党课”报告

阅读次数:3609 信息来源: 县统计局 发布时间:2012-12-20
[字体:  ]

党课报告

 

全力推进改革开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奋力推动肥东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

20121213日)

杨宏星

 

同志们:

根据市委组织部的要求,今天由我来上一次党课,题目就是《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力推动肥东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之所以确定这样的题目,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是动力,全面小康是目标,科学发展是方向。这三者紧密联系,必须始终坚持。

温故而知新,鉴往而知来。回顾我们肥东改革开放以来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风雨历程,有利于我们找出一条适合肥东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的更好路子。下面,我结合肥东实际,从五个方面和大家作些探讨和交流。

一、成就与辉煌

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们国家新的发展时期。从此,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加快发展的大潮激荡着大江南北。同全国一样,改革开放以来,肥东的发展也迈上了新的征程,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勤劳智慧的肥东人民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怀着强烈的发展愿望,不断探索符合县情的发展道路,团结一致,锐意进取,努力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取得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

(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2年以来,我们县瞄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努力追赶跨越,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县域经济始终位列全省第一方阵,2011年,我们县位列安徽省科学发展先进县第5位。2011年,我们县GDP达到288.1亿元,是1978年的160多倍,年均增长16.1%(现价,下同),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6582元,是1978年的132.2倍,年均增长15.5%;全县财政总收入达到23.5亿元,是1978年的213.6倍,年均增长17.1%。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第三产业繁荣发展,2011年全县三次产业比重为16.764.718.6,改变了过去以农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非公有制经济也实现了蓬勃发展,全县非公企业超过3000多家。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自2002年以来累计引进县外资金超过1千多亿元。

(二)城乡面貌日新月异。1978年,全县的固定资产投资仅有396万元,而且全部是基本建设投资。30多年来,在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及社会事业等领域进行了有步骤、分层次、大规模投资和改造。特别是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以来,我们县抢抓机遇,努力拓宽投资渠道,新上一批重点工程,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后劲。2011年,我们县的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63亿元,是1978年的6640倍。

(三)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随着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县百万人民分享到的发展成果越来越多,生活水平越来越好。2011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2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389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167.2亿元,人均储蓄存款达到15424元。

(四)社会事业统筹推进。改革开放前,与经济发展的落后相比,社会事业的发展更加滞后。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推进,我们县的社会事业呈现加快发展的态势:科技发展水平日益提高,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教育事业加快发展,荣获“安徽省教育强县”称号。文化事业不断繁荣,被评为“全国散文之乡”、“安徽省庐剧之乡”。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医保顺利统筹并轨,合作医疗报销比率不断提高。人口与计生事业保持向好态势,被评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

(五)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历届县委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被评为“安徽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创先争优活动成果丰硕,县委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委”、“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委”。

总的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是我们县经济发展速度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可以说,我们县的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到党的十八大,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振奋人心,蓝图催人奋进。2002年以来,我们县始终保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越来越近。对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大领域23项指标,由县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我们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总体实现程度接近80%

一是经济发展稳中加快。“经济发展”包括人均GDP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和城镇失业率5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经济方面的发展情况。近年来,县委带领全县人民扎实奋进,加快经济发展,全县经济保持稳健向好发展态势。2011年,我们县经济发展实现度为68.8%。具体来说:

12020年人均GDP目标值31400元(2000年价格水平,下同)。2011年,我们县人均GDP26582元,实现度为84.66%;与2002年相比增加了8.9倍,与2009年相比增长31.9%,增速逐年加快。

22020R&D经费支出(指工业企业科技实验与研究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目标值≥2.5%2011年,我们县该指标值为0.85%,实现度为34%

3202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目标值≥50%2011年,我们县该项指标值为18.6%,实现度为37.2%

42020年城镇人口比重目标值≥60%2011年,我们县该项指标值为35.2%,实现度为58.7%

52020年城镇失业率目标值≤6%2011年,我们县该项指标值为4%,已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

二是社会和谐稳步提升。“社会和谐”包括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和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5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县委始终把建设和谐肥东摆在重要位置,不断提高社会和谐指数。2011年,我们县社会和谐实现度76.7%。具体来说:

12020年基尼系数目标值≤0.42011年,按省市平均值,结合肥东实际,该项指标评估为0.37,已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

2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以农民收入为1)目标值≤2.82011年,我们县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7,已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

32020年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目标值≤60%2011年,我们县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为98.9%

42020年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目标值≥90%(含全社会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2011年,我们县该项指标值为92.5%,已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

52020年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目标值100(也就是达到高中教育的普及化并实现男女均衡)。2011年,我们县该项指标值为85.89%

三是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包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恩格尔系数、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平均预期寿命5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居民生活的发展情况。县委始终坚持民生至上,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肥东。2011年,我们县生活质量实现程度为89.5%。具体来说:

12020年居民(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目标值≥15000元。2011年,我们县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466.5元,实现度为69.8%

22020年恩格尔系数目标值≤40%2011年,我们县恩格尔系数为42.5%,实现度为94.1%

32020年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目标值≥27平方米。2011年,我们县该项指标值为29.6平方米,已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

4202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目标值≤12‰。2011年,我们县该项指标值为8‰,已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

52020年平均预期寿命目标值≥75岁。2011年,我们县该项指标值为75.8岁,已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

四是民主法制日趋健全。“民主法制”包括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和社会安全指数2项监测指标,反映的是社会民主法制领域的实现情况。2011年,我们县这两项指标均已完成,因此民主法制这个领域已经达到了全面小康标准。

五是文化教育稳步发展。“文化教育”包括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和平均受教育年限3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文化教育方面的发展情况。近年来我们县文化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文化教育实现程度64.4%。具体来说:

1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目标值≥5%2011年,我们县该项指标值为1.94%,实现度为38.8%

22020年居民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目标值≥16%2011年,我们县该项指标值为10%,实现度为62.5%

32020年平均受教育年限目标值≥10.5年。2011年,我们县该项指标值为9.5年,实现度为90.48%

六是资源环境可圈可点。“资源环境”包括单位GDP能耗、耕地面积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3项监测指标,主要反映资源利用状况和环境保护成果。我们县坚持绿色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丰收”。2011年,我们县资源环境实现程度为97.35%。具体来说:

12020年单位GDP能耗目标值≤0.84吨标煤/万元GDP2011年,我们县该项指标值为0.53,已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

22020年耕地面积指数目标值≥94%2011年,我们县该指标值为99.8%,已提前实现了全面小康。

32020年环境质量指数目标值100%2011年,我们县该项指标实现程度为88.7%

刚才,我对我们县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进行了一番梳理,特别是围绕全面小康6大领域23项指标逐个逐个进行了分析,目的是让全县党员干部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着更加清醒的认识。同时,通过回顾过去,总结经验,给未来发展以深刻启示。

1、坚持理论武装,我们就能确保前进方向。理论是指引方向的航标。改革开放以来,每一个关口的突破,都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引和运用。我们必须始终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统揽全局的灵魂,特别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突出实践特色,做到知行合一。

2、坚持解放思想,我们就能永葆发展活力。改革开放的历史,就是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历史。我们县之所以不断迈出新的发展步伐,就在于我们始终把解放思想作为开路先锋,解决了发展中一个又一个的难题。我们必须牢牢掌握解放思想这个法宝,使我们的事业永葆生机活力。

3、坚持科学发展,我们就能解决一切问题。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无论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形势,还是应对日趋偏紧的发展瓶颈,我们都要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

4、坚持改善民生,我们就能有效凝聚民心。发展的目的,就是要改善民生,让群众得到更多的实惠。近年来,我们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最大政绩,着力解决就学、就业、就医、社会保障等群众最迫切、最期待的问题,赢得了群众的更多支持。我们只有始终坚持民生至上,坚定不移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才能汇聚起全县上下共建全面小康的强大合力。

5、坚持维护稳定,我们就能保障改革发展。没有稳定,也就谈不上发展。近年来我们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走出了一条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促进和谐稳定的路子。面对日益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我们必须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主动创稳,为改革发展保驾护航。

6、坚持作风建设,我们就能成就伟大事业。从“三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教育活动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纯洁性主题教育活动,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到创先争优活动,我们不断加强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和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次新的“赶考”,要求我们始终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不断深化作风建设,树立党在基层的良好形象。

经验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我们要始终坚持好、发展好这些宝贵经验,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早日迈出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步伐。

二、差距与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确保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明确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推进改革开放的目标任务。透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县已实现的指标有11项,分别为城镇失业率、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人均住房使用面积、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平均预期寿命、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社会安全指数、单位GDP能耗、耕地面积指数。这些都为我们县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县的经济发展、文化教育等方面还是存在差距,特别是文化教育,三项指标全部没有实现。从我们县的发展来说,人均GDP、环境质量指数、平均受教育年限、恩格尔系数等4项指标实现难度不大,但是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城镇人口比重、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系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文教娱乐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等八项指标均有较大难度,其中,难度最大的是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R&D经费占GDP比重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这三项指标。

看到差距是第一步,关键要找准根源。综合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经济发展动力有待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县经济虽然大幅增长,但由于底子比较薄、人口基数大,人均GDP水平仍然处于偏低水平;由于目前科研机构较少,高新企业不多,规模企业科技投入少,一些企业对科技创新重视程度不够,我们县的研发经费投入总体水平较低;由于我们县经济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第三产业,尤其是文化产业,规模化、市场化格局尚未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不够突出;由于农村人口较多,加上城市承载能力不强,直接导致城镇人口比重较低

2、社会和谐程度有待提升。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们县南北中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大不相同,加上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统筹难度较大,我们县的地区经济发展差异较大;虽然我们县文化教育发展较快,但由于历史欠账较多,导致公共文化教育资源不均衡,居民在文教娱乐方面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较低。近年来,虽然我们县坚持绿色发展,但是由于大量项目落地建设投产,对资源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导致我们县的环境指数偏低。

3、人口素质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总体上看,我们县人力资源丰富,富余劳动力多,但劳动者职业技能总体水平偏低,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结构上都存在突出问题,这其中既有经济的原因,更有文化的原因。受传统思想观念、教育结构布局、居民收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教育的普及程度还不够高,导致我们县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以及高中阶段毕业生性别差异指标未能达标。

4、生活质量差异较为明显收入水平的提高是影响居民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变化的决定因素。由于我们县农村人口比重大,农民收入渠道不多,城乡居民收入和居住条件差距较大,对生活质量指标下拉作用明显,体现在我们县恩格尔系数、人均收入指标偏低。

三、形势与展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是我们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县的发展面临着复杂多变的环境。从当前外部大环境看,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还在持续,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世界经济走出危机、步入正常需要24年的时间;从各地的发展格局看,先发地区已经开始实施转型升级,兄弟县区正在你追我赶、竞相发展,我们县争先进位的压力不断加大;从自身发展来看,我们县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期,总体上仍然处在较大基数上的较快增长阶段,自身发展还存在着不少矛盾和问题。

困难中孕育着希望,挑战中蕴藏着生机。每一次危机,都是一次重新洗牌,每一轮经济波动,都孕育着新一轮的经济增长。环境虽然复杂多变,但是机遇总体上大于挑战。我们既不能在挑战面前畏首畏尾,丧失信心,更不能在机遇面前等待观望、无所作为。信心和责任,是我们应对挑战的制胜之道。首先,来自国家宏观政策创造的机遇。十八大胜利召开后,国家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出台一系列含金量极高的政策,推动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这对我们加快经济发展、着力改善民生非常有利,使我们过去想干而没有条件干的事有可能很快变为现实。其次,来自“四大战略”提供的有力支撑。我们县提出的“工业立县、产城一体、开放合作、绿色发展”四大战略,上合国家政策导向,下应人民发展愿望,为我们县有效对接国家政策、争取项目、扩大投资,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必将激发全县人民团结奋斗、推动科学发展。第三,来自一批重大项目建设的引领效应。今后几年,包括肥东一中新校区、县人民医院新院、汽车客运东站等在内的“十大项目”陆续启动建设,中盐、马合薄板等超级项目相继建成投产,肥东的综合实力肯定会迈上一个崭新的台阶。第四,来自产业转移带来的机遇。随着产业构调整加快、国内需求扩大和部分外需转为内需,我们将迎来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开展深层次对接合作的黄金时期,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增强发展后劲。

我们在深刻把握形势的同时,也要看到我们的发展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们县濒临巢湖,地处合肥经济圈的核心,也处在我省东向发展的前沿阵地,这对我们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和资本转移,具有近水楼台之利。二是交通优势。淮南铁路、宁西铁路、合宁高速铁路穿境而过,“和谐号”动车组在肥东火车站停靠,在建的京福高铁也在肥东设站;合宁、合芜、合徐、合六高速公路和省级平安大道合相路贯穿全境;合店路、合马路、新安江路、临泉东路、环巢湖大道等骨干路网把肥东与合肥主城紧密相连,水路可通达长江。我们县现在已经形成了立体交通网络,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三是资源优势。我们县电力充足,拥有与新加坡合资联营的合肥二电厂一座;水资源充沛,拥有4座大中型水库,库容1.85亿立方;劳动力资源丰富,年外出务工人员近30万人,是全国建筑劳务输出基地县和全省外派劳务输出基地县。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这些都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物质基础。四是人文优势。我们县有着深厚的文脉,历史上涌现出包括包公在内的很多名人。现在,全县不仅有成千上万各类专门技术人才,还有一大批在外肥东籍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渴望家乡发展,都具有支持肥东发展的愿望和热情,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人才资源。同时,多年的发展实践锤炼出了一支能干事、不出事的干部队伍,这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核心力量。

综合分析,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县面临的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全县经济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发展态势:

一是第二产业可能会持续快速增长,工业主导型经济格局将初步形成。经测算,全县第二产业增速将保持在2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将更快,年均达到34.3%以上。财政收入年均增速将达到30%左右,2015年可能达到60亿元左右。

二是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可能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经济实力将进一步提升。经测算,全县生产总值将保持较快增长速度,到2015年,全县GDP和第三产业产值可能达到687亿元和200亿元。如果努力得好,发展速度还会更快、运行质量还会更好一些,全县综合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

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可能会继续加大,发展后劲将进一步增强。据初步测算,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预计保持在27.3%左右。如果这样,到2015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将达到688亿元,五年累计达到2246亿元。随着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加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将进一步增强。

四是城乡居民收入可能会较快增加,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据测算,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6%以上,到2015年将达到15000元左右,人民生活水平将进一步提高。

回顾肥东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展望今后的发展前景,目的是让大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看到差距和不足。看到差距,是为了自我加压、奋力拼搏,绝不能妄自菲薄、丧失信心;看到成绩,是为了鼓舞士气、再接再厉,绝不能满足现状、自我膨胀。更重要的是准确研判我们发展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做到远谋近施,推动肥东跨越发展。

四、目标与重点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十八大精神为动力,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决策部署,牢牢把握“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攻坚克难,实干苦干,确保完成和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对此,今后我们要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要建设实力肥东。实力肥东是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物质基础。首先是要加快工业突破。我们要有大产业,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全力做大做强六大支柱产业,重点打造1-2个产值超200亿的核心产业,真正形成拳头效应。我们要有大园区,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要加快扩体提质,打造工业发展高地,力争全省一流、全国知名。我们要有大企业,全面落实助企攻坚各项政策,积极实施高成长企业培养工程,推动企业健康成长。其次要强化农业基础。肥东是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我们要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夯实农业基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流转,加强农业科技创新,重点打造以店白路为主轴和以环巢湖圩区为依托的两大区域性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发展农业中介组织,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让我们的农民能够发出自己的声音。要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让更多农民融入产业化的环节,力争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三要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具有拉动经济、解决就业等多种效应。我们在坚持工业立县不动摇的同时,必须全面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要出台促进服务业发展政策,积极培育餐饮美食、夜市经济等特色商业街区,加快城市综合体、五星级酒店建设运营,提高城市建设水平;大力发展物流、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激发城市活力,力争到2015年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超过30%

(二)要建设魅力肥东实践表明,城镇化可以挖掘和释放消费和投资双重增长潜力,调整和优化产业和经济结构。我们县目前城镇化率才35.2%,而全国水平已经超过52%,我们的城镇化大有可为。为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合肥建设“大湖名城”的重大机遇,主动对接合肥主城,加快建设步伐,彰显现代化新兴城市风采。重点是坚持以东城新市镇为核心,加快肥东一中新校区、县人民医院新院、合肥客运东站等项目建设,尽快启动建设商务办公中心,通过完善公共服务设施聚集人气;同时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完善产业支撑,通过建好城市核心区带动店埠、撮镇、桥头集三镇,以及肥东经济开发区、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安徽合肥商贸物流开发区三区融合发展。这几年肥东城乡面貌的大幅改善,得益于路网建设的快速推进。我们要继续坚持交通先行,重点是要主攻店忠路,确保到2013年底建成通车,成为肥东的“徽州大道”;继续对农村公路实施改造升级,把农村道路修得不比城市差。小城镇处在接城连乡的节点位置。我们要统筹建设中心镇,打造新市镇,同时加快美好乡村建设,突出抓好精品中心村建设,推动农村人口集聚,让我们全县的农民不出门就能享受城市生活,确保到2015年城镇化率超过55%

(三)要建设创新肥东。发展是第一要务,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要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县政府每年安排科技发展资金100元,用于企业风险投资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确保科技三项经费占本级财政预算经常性支出1.1%以上,并且逐年增加,不断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逐步改变我们县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利润空间低的局面。二是要充分发挥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合肥市建设“人才特区”的要求,重点引进一批高级技术人才、金融人才、城建人才;加快与合肥科研院所及大专院校的人才合作,实现“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举;强化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外引内育的人才工作机制。三是要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中的引导作用。我们要及时研究出台加强科技创新的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加强技术创新。要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科技企业集聚发展。要加快建立“政、产、学、研”创新体系,及时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四)要建设和谐肥东。和谐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浓缩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群众的呼唤就是我们行动的方向。我们要从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关键性问题入手,增进社会和谐,造福肥东百姓。一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和自然本来就是共生共荣的,这是客观规律。我们要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以合肥循环经济示范园为平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强化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重点解决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难题,积极推进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加快矿山生态修复步代,打造山清水秀的生态肥东。二要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这是构建和谐肥东的核心所在。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虽然我们县民主法制领域已经达到了全面小康标准,但是还要继续推进“法治肥东”创建,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要突出以文化人功效,紧紧围绕文化强县建设,充分挖掘肥东文脉,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打响包公等肥东文化品牌,不断增加文化产业增加值。要深化精神文明建设,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大力弘扬好人文化,让向善向美、平等互助蔚然成风。三要追求人与社会的和谐。人和社会互相促进,这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要继续推进民生工程,自从2007年以来,我们累计投入了20多亿元用于实施民生工程,今后的重点是抓好提标扩面,更多更好地惠及全县人民。要全面落实《关于促进教育优先发展的实施意见》,突出抓好学前教育和农村公办教育,推动教育均衡化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扎实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强化计生工作,营造和谐的人口环境;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要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注重从源头化解矛盾。要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坚持因地制宜,重点加快中北部地区发展,让全县每个地方都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

五、责任与作为

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出现代化建设步伐,是我们县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际行动。目标鼓舞人心,任务十分艰巨,必须加倍努力。全县各级干部要一定要始终保持对党的事业、对肥东人民幸福高度负责的精神,强化使命意识,自觉奋勇担当,奋力开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局面。

(一)要提速提效。我们必须不断加快行动步伐,提高行动效率,努力让全县人民早日享受发展成果。

一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对照全面小康的23项指标,我们县完成了11项,还有12项没有完成,根源还是我们发展不快、发展不足、发展不优。我们要用不到8年的时间去全面补齐这些“短板”,可谓任重道远。同时,全县的人民对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有很高的期待。因此,肥东的发展等不得、慢不得。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一定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进一步自我加压、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争取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百强,为早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要提升发展的竞争力。当前各地都在竞相发展,我们县凭什么去实现争先进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凭的就是发展竞争力。当前国内劳动力成本提高、能源和原材料价格上升、资金和土地资源等日益趋紧、节能降耗减排刚性约束不断加大,这些都是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信号。我们要积极认清并把握这一趋势,切实转变发展方式,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优化产业结构层次,努力实现龙头项目重点突破、规模企业集群发展、中小企业培大育强、新兴产业裂变扩张,从根本上提高发展的竞争力。

三要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核心在于“全面”,不仅指小康社会所覆盖的人群是全面的,使全体人民都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成果;同时还指小康社会的建设领域是全面的,其评价指标体系的6大领域23个指标,既涉及到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又涉及到城市、农村,特别是民生问题。因此,在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中,我们一定要做到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协调推进,真正做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惠及人民。

(二)要创新创效。我们要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要有全新的工作理念和方法,让我们的每一项工作都能达到最大的成果、最好的效果。

一要把握思想解放这个前提我们肥东人历来敢试敢闯。实际工作中我们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探索,解决了发展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比如我们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土地置换工作,还有创新推进公交化改造,都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我们还要继续高举解放思想旗帜,引导党员干部坚决破除小富即安的自满思想,牢固树立争先进位的理念;坚决破除按部就班的保守思想,牢固树立敢闯敢试的理念;坚决破除无所作为的消极思想,牢固树立干事创业的理念。通过解放思想,让肥东人聪明勤奋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现,让肥东人敢为人先的精神得到发扬光大,切实把广大党员干部的兴奋点集中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中心任务上来。

二要把握骨干意识这个核心。党章规定:党的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全县党员干部要切实增强骨干意识,始终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努力在思想政治上走在时代的前列;在工作标准上走在全县的前列,发挥干部在各个领域的示范带动作用;在自身要求上走在群众的前列,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如果全县的4万多名党员干部都能树立“舍我其谁”的骨干意识,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

三要把握提升能力这个基础。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的干部都要有种“本领恐慌”,更加自觉地去加强学习、提升能力。要把学习当成一种习惯,真正少一点应酬,多静下心来学一点东西。各级党组织要按照打造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落实党员干部受教育常态化的要求,扎实开展中心组理论学习,继续推进“周六大课堂”学习活动,重点提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维护稳定的本领,注重增强新形势下依法办事、应急管理、新兴媒体运用的能力。只有全县各级干部的能力都能“水涨船高”,我们才能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要实干实效。全县上下必须始终把全面小康建设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埋头苦干,扎实奋进,靠行动去实现早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好蓝图。

一要加强领导。各地各部门要在工作部署、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上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推进工作上倾斜。县四大班子领导要及时开展调研,不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难点在农村,全县乡村两级干部都要把精力集中到抓发展、促和谐上来,推动本地区加快发展,真正做到咬定目标不动摇,加快发展不停步。

二要形成合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是哪几个部门的事情,而是我们全县上下共同的责任。全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密切配合,协调推进,共同推动工作落实。要强化宣传功效,充分调动全县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努力形成举全县之力、建全面小康的浓厚氛围。

三要落实责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联度高,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级党员干部要按照“建设小康为人民,人民满意达小康”的要求,围绕发展的重大问题、群众最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天接一天、不松劲地实干,一件事又一件事、不松懈地苦干,积小成为大成,实实在在地建设一个不含水分、人民得实惠、老百姓认可的全面小康。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就在脚下。让我们以十八大精神为动力,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改革谋跨越,以发展惠民生,以稳定促和谐”的思路,团结一致,团结向前,团结奋斗,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早日迈开现代化建设的坚实步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