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立水:情系水务工作 坚守水坝38年

阅读次数:2266 发布时间:2012-09-14
[字体:  ]
初秋的天气已经有些微凉,河水经过一夏的闹腾也逐渐安静下来。可对于水务工作者来说,这根紧绷的弦还不能放松,离9月底汛期结束期还有近半个月的时间。

  负责肥东县民主坝防汛工作的张立水,是一名共产党员,他常常划着一只小渔盆去民主坝查看水情。从18岁那年第一次划着小渔盆去民主坝查看水情至今,这一划就是38年,38年来风雨无阻,小渔盆宛如一叶扁舟,成为滁河上的一道风景。张立水也成为民主坝38年来坚定的守护者。

  38年来默默地守护

  1972年10月,不满18岁的张立水来到了滁南电灌管理处,从此与防汛抗旱结下了不解之缘,也与民主坝结下了不解之缘。滁南电灌管理处张兴明告诉记者,滁南电灌管理处位于滁河上游,下辖刘桥坝和民主坝,灌溉包公、马湖、古城、张集四个乡镇的7万多亩农田,同时排水面积达到700多平方公里,意味着肥东全县有三分之一的水要从此流入长江。防汛压力非常大。

  张立水的工作是负责民主坝防汛抗旱和管理,观察水情、记录降水量、蓄水泄洪是管理工作必须要做的功课,特别是汛期来临时,每天都要上报水情。遇到突降暴雨,他还要冒着暴雨前去开闸泄洪。

  越是刮风下雨越要顶风而上,艰苦的工作环境、菲薄的薪水让很多人选择了放弃,也有人劝他离开这个收入不高却异常艰苦的岗位,张立水都拒绝了。他说,这是我的责任,再累再苦也要干。

  一个渔盆演绎生命的精彩

  民主坝位于刘桥坝上游一公里处,两个坝之间没有直达的道路,又没有其他的水上交通工具,为了快速到达民主坝,在汛期来临时,张立水每天都要划着比木澡盆略大一点的小渔盆,前去民主坝查看水情。

  “渔盆体积比较小阻力也小,划起来很快,从刘桥坝到民主坝只要十几分钟就能到。”张立水告诉记者,如果从陆地上走需要绕路,刮风下雨的天气要走上近一个小时,这几十分钟的时间对防汛工作是异常重要的。即使划渔盆存在诸多风险,他还是毅然选择了这种方式。

  “遇到暴雨天气,刘桥坝一旦泄洪,划渔盆前去民主坝就非常危险。”张兴明告诉记者,这不仅是因为逆流而上本身就非常危险,同时水草也会顺着河水漂流而下,很容易将逆流而上的渔盆带翻。

  即使是张立水这样谙熟水性的人也不时遭遇渔盆翻覆的情况,可只要渔盆能前行,张立水还是会划着渔盆赶去,无论是在白天、黑夜,一旦下起雨来,滁河上都会出现一个奋力划桨的人。

  艰苦环境展现精神风采

  “一下大暴雨我心里就着急睡不着,可能晚去民主坝一会来不及开闸农田就会被淹。”张立水负责管理的民主坝条件较为简陋,现在还保留着手动开闸的传统。

  2009年7月,连续一周的降雨,已使民主坝水位达到了警戒水位。22日深夜11点,正在熟睡的张立水突然被屋外的电闪雷鸣惊醒。他顾不上考虑生命安危,毅然选择划着渔盆到民主坝去,小渔盆逆水而上,行进非常困难,他弃下渔盆,只身游向对岸。

  民主坝有17孔闸门,全是手拉葫芦开关,每个都有上百斤重, 17孔闸门要全部打开,大概需要七八个小时。当张立水开到第三个闸门时,双手已经磨出了血泡。汗水、雨水、血水交织在一起,顺着龙门架流了下来。

  遇上抗旱时期,张立水每天早上4点钟就要划着渔盆出发到周边的村庄登记村民用水的情况,早上4点出发下午3点才能返回,带上一包方便面和矿泉水,中午饿了就在渔盆里歇歇,啃块干方便面、喝口水。由于不间断地划水,一天下来晚上胳膊酸疼得都不能沾床。

  面对艰苦的环境,张立水没有任何退缩。他说,只要我还干得动,就会一直干下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