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脚下有多少泥土,才知道百姓心中有多少期盼。到群众中去,拜人民为师,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在应对复杂局面、解决实际问题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已成为肥东县党员干部开展“1+1”结亲活动的共同追求。
“越是深入基层,越是感觉这里面大有学问!”县畜牧水产局畜牧科科长解继洋从事畜牧工作近20年,但与“1+1”结亲对象户促膝长谈后,他仍然遭遇新课题:畜牧业为何效益低?“关键在于畜种、经营和市场。今后,我要从这三方面着手,帮助‘结亲’户提升畜牧业发展质量。”
党员干部要带着思考走下去,带着问题走上来,在“一下一上”过程中,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提升解决基层问题的能力,这是县委对党员干部开展“1+1”结亲活动的普遍要求。推行“一线工作法”,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主要负责同志带头开展“结亲”,县直各机关和单位的党员纷纷走出机关,深入农村、企业和学校,围绕收入、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民心工程”,每一项都是在反复调查研究、多次座谈交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形成的。
县教育局推出党员教师“1+1”结亲学生活动,深入开展“走进学生家庭、走进学生心灵”主题活动,为广大“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实打实地走进基层,才能换来群众真诚的掌声,干部下基层不是一阵风、热闹一阵,更不能走过场。为强化对“1+1”结亲活动的监督,肥东县实行过程记录,坚持做到“五个一”。由县委组织部统一编制印发《结亲工作记录簿》和《肥东县党员和群众“1+1结亲”联系卡》,要求参与结亲的党员认真忠实记录自身结亲工作的情况,努力把“记录簿”变成“民情簿”、“感悟簿”、“好事簿”,变成履行党员责任义务、关注民情的“见证簿”,同时交给各自联系对象一张“联系卡”,保证联系对象在需要的时候一定能找到自己。要求参与结亲的党员至少要做到“五个一”:每半个月电话联系问候结亲对象一次,每个月向本人所在的小组或县委结亲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报送一条有价值的信息,每季度走访或慰问结亲对象一次,每半年与结亲对象家庭同吃同劳动一次,每年帮助结亲对象解决一件大事急事难事。
从事务琐碎的机关到繁忙紧张的建设现场,全县各机关党员干部轻车简从,脱下西装穿农装,挽起裤脚走基层,真正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一线,纷纷结下“亲戚”。
身子俯得越低,越能听到大地的回响。县农委纪检组长沈光兵感慨地说:“很多干部原来总以为工作干得不错了,可下乡后才发现,的确还有许多工作不扎实,老百姓不满意的地方还不少。在田间地头作出的决策才能实打实地解决老百姓的困难。”
同住屋檐下,同吃一锅饭,越来越多的干部闻到了泥土的芬芳,不断汲取着来自田野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