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结亲”对象刘道兴

阅读次数:2867 信息来源: 县粮食局 发布时间:2012-04-28
[字体:  ]

422,县信访局机关党员集体进村访户。
     在村办公室坐下后,镇工作人员介绍我们结亲对象互相认识,这时我才真正见到了刘道兴,五六十岁模样,稀疏的头发微微弯曲,鬓发已经花白,两眼有神,精神健旺,身穿夹克,脚蹬一双解放鞋,挽着裤脚,完全是一个很普通的农村老汉嘛,我心里暗想。
     村办公室离刘道兴的家大概有3里路,一路步行过去,路途中攀谈,得知刘道兴是养猪能手,养猪已经十几年了,每年养猪收入少则二三万,多则八九万。不一时,到达老刘的家,映入眼帘的是四间平房,骨架上依稀还有曾经的气魄,但饱经风雨剥蚀也显出老人似的沧桑。走进屋内,两间堂屋内凌乱地摆着些杂物,屋顶下兜着一大块塑料薄膜,估计是用来接漏水的,目及之处虽说不上残垣断壁,却也实在和致富能手不相匹配。心中不由的疑窦重生。
     在不断的提问下,我对老刘逐渐有了认识。老刘1976年高中毕业,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时,因已婚不符合参考条件,一直在家务农。八十年代,在经济改革大潮的冲击下,老刘也通过熟人来到上海,从事一份收入相当不错并稳定的工作。1994年,县粮食局在上海浦东开辟粮油经营部,老刘因文化素质高、地况熟、人脉广被聘请为管理者。两年不到的时间,粮油经营部关门了。这时,时间已经走到了1996年,看好粮食市场的老刘有粮油经营部的管理经验,有前期下海积累的七万元钱,准备大干一场。考察市场后,老刘认为贩卖不如自己开厂加工,于是水到渠成的在滁州市沙河镇办了个米厂,主要产品销往上海。
     可是在改革的大潮中,个人的命运是多么的微不足道!随着国家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行,老刘的米厂垮了!这时老刘赔掉的不仅仅是自己前期赚来的七万块,更有从民间借来的二分利高利贷十万元!但是硬朗的老刘没有倒下!背着高额债务在常州打工,经常开车给养猪场送货,久而久之,老刘又看到了这里面的商机。打了两年工后,老刘毅然回乡创业。背负着高额债务,又完全是一个新手,这一次,老刘不敢迈大步了。就这样,老刘一步步地试着往前走,这一走就走了十几年。
     老刘说,农村人创业,机遇太少了!稍稍有个风吹草动,摔了个跤就很难爬起来!这也是有感而发吧!他目前遇到的瓶颈问题还是资金问题,扩大猪场规模要投入五万元,老刘说有无息贷款就好了!
     老刘说,听讲县里每年都有良种猪发放,他想在政策许可范围内购买。家里还种了3亩田的原生态西瓜,入夏销售有一点点小难题。老刘说的话我都记下来了,我要帮老刘在政策许可内跑落实。
     我们又回到了村办公室,老刘和我匆匆握别——老刘是群众推选的监理,还要赶到新农村建设点现场去——老刘的手厚实、粗糙,是一双劳动人民的手,再看看老刘,依然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汉,但形象高大,闪烁着人性的光辉。
     车窗外是稀疏的油菜花和大叶柳的嫩叶,处处显出春的生机。四月,走过春寒料峭,未至夏日酷暑,我想这当下的勃勃生机不正如老刘的人生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