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临河镇打造党建特色项目“移动党校”

阅读次数:5856 信息来源: 长临河镇 发布时间:2012-05-09
[字体:  ]

长临河镇紧紧抓住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有利契机,开展党建特色项目“移动党校”,着力破解大量年轻党员外出务工、求学,另一方面受年龄和文化结构条件的限制,部分支部对党员的党性教育模式陈旧,效果不佳,使一些新发展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良莠不齐,先进意识淡化、组织观念弱化、服务意识淡薄,不能体现出党组织的先进性和凝聚力的现状。

一、围绕一个中心,创新教育载体。紧紧围绕“强组织、增活力,创先争优迎十八大”这一中心,积极探索农村党员教育新思路,提出“锤炼干部强组织,创新思路增活力”的教育主题。改革原有党员教育模式,整合利用手机信息群发、远程教育站点、镇政府网站、农家书屋、广播、QQ群等资源平台,主动送课进村组,把党员教育阵地不断前移,创新开展以“学党章党史,强党性;学政策理论,强素质;学实用技术,强技能”为主要内容的“三学三强”基层党员教育培训工作。镇“移动党校”办公室通过移动网络和互联网技术对党员干部的学习培训情况进行移动式管理、督察、统计、通报,收集甄选学员撰写的工作心得、学习体会、红色诗歌,期末评比优秀学员若干名,从而营造浓厚的学习实践氛围,加强对党员思想教育的力度,激发农村基层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做好两个统筹,兼顾不同需求。一是统筹运用新型和传统两种党员教育模式,兼顾不同年龄和文化群体的教育方式需求。在保留传统的镇党校集中面授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创新“分教学点选课,镇党校送课进村组”模式;尝试采用座谈会和“田间地头”实地授课形式,尽量不搞长篇大论,便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党员理解接受;试点开展“党小组长大讲坛”,以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小组成员共同准备一篇党课,在支部大会上宣讲比拼,交给全体党员打分,评优秀;在镇政府网站开设“移动党校”专栏,吸引善于使用网络的年轻学员;建立包含流动党员在内的约500名党校学员手机号码库,重大节日前后发送精编学习短信;举办党章党史竞赛等文体活动,加强不同教学点学员之间的交流。二是统筹推进干部党员和群众党员的教育,兼顾不同职业群体的课程内容需求。在课程内容上,对机关干部和村两委的教育以提高引领科学发展能力和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加强党风党纪教育为重点,群众党员的教育以光荣传统教育、政策理论宣传、实用技术培训和致富经验推广为主题。建立动态“移动党校”教师信息和教学资源库,涵盖“学党章党史强党性”、“党的方针政策讲解”、“党建动态”、“时政热点面对面”、“新农保新农合业务”、“区情镇情”、“草莓种植技术”、“水产养殖要点”、“计算机与网络的运用”、“春季油菜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和“测土配方肥技术等诸多课程内容,以供党员和群众们自主选课。

三、紧扣四个抓手,服务科学发展。是强化党性修养教育。清明节前带领党员干部,前往革命烈士纪念碑、蔡永祥纪念馆扫墓祭奠,开展题为“缅怀革命先烈,恪守岗位职责”的活动;组织机关干部和村两负责人认真学习《组工干部要做守节、修德、勤学的表率》等文,加深对党性修养三门课的领悟,保持党组织和党员纯洁性。二是提升群众工作能力。结合1+1结亲”、驻村党建指导员和结对帮扶工作,教育党员在在工作中讲实效、守诚信,与群众建立深厚感情,不断提升自身服务群众的工作能力;开设党务、政务公开和四议两公开规范化、制度化课程;教育干部如何提高行政效率和质量,缩短办件周期。镇党委配套实行《机关干部绩效考核办法》和《村级岗位责任制》,树立干部考评、待遇、晋升重实绩的标杆。三是普及实用技能培训。在各分教学点,邀请党员中的农业技术专家开办春季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会,认真做好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国家农补资金项目解读,抓好春季油菜小麦田间管理技术和测土配方肥技术培训;利用广播和远程教育平台,普及水产养殖、经济作物种植等致富技能,再适时邀请民间“土专家”田间地头传真经,成功打响罗店村大棚草莓和施口村水生蔬菜种植基地等诸多品牌。四是强化法律法规宣传。邀请司法工作人员分赴各支部分教学点,以座谈形式当场解答法律疑问,调解法律纠纷,为农民党员们送去生动、具体、实用的法律课程,形成党员带头学法、知法、守法的良好氛围;开展“流动法律服务点”活动,3月份组织司法、土管、维稳、林业等部门共同开展的街头法律咨询活动,为群众们送去以合同法、土地法、林权法等为主的咨询服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