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媒体报道,今后公务员将进行职业道德轮训,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培训内容有中国古代如何加强官德修养的专题。古代官德成为培训的“必修课”,在我国干部队伍管理中可谓前所未有,这引来了社会各界的热议。
毋庸置疑,当下中国社会出现了道德滑坡。在这种情形下,加强对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干部进行德的教育,确实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但是,要求干部学习古代官德是否为最佳选择呢?
我觉得,加强对干部进行德的教育,重要的是学好《为人民服务》。众所周知,《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1944年9月8日在中央警备团追悼张思德的会上所作的著名讲演。它尽管很短,只有800多字,却通篇闪耀着伟大的思想光芒。毛泽东在讲演中,高度地概括了党和军队的宗旨:“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深刻地阐释了共产党人的生死观:“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明确地提出了对待批评所应有的态度和检验工作质量的标准:“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些睿智和精辟的论述,构成了“为人民服务”的崇高精神,将共产党人的道德观、价值观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为人民服务”成为我们党宗旨的高度概括(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又将其表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成为动员和凝聚广大人民与党同心同德,英勇奋斗,推动革命不断走向胜利的精神旗帜。新中国成立后,“为人民服务”还成为各级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行动指南,成为检验党员干部言行及其工作的重要标准。可以说,《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道德经”。诚然,在中国封建社会中有些关于官德的言论,我们不否认它们的积极意义,但其内涵的深度、思想的境界要远远逊色于毛泽东的《为人民服务》。我们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党员干部的行动指南也是为人民服务,因此,德的教育培训理应以《为人民服务》为“必读教材”。
加强对干部进行德的教育,还要学好共产党人的楷模。翻阅中国的封建社会史,确实有屈指可数的“清官”,他们曾带给某一时期的百姓以微弱的希望。然而,真正将人民拯救出水深火热、使国家结束四分五裂、为民族领上繁荣昌盛大道的,唯有中国共产党人。这支由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儿女组成的先锋队,自诞生那天起,就始终把完全彻底为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目标追求。他们中有在敌人屠刀下和革命战争中英勇献身的夏明翰、方志敏、刘胡兰、江竹筠、董存瑞、黄继光等烈士,也有在平凡岗位与和平年代因公殉职或鞠躬尽瘁的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郑培民、杨善洲等模范。他们的英雄壮举和奉献精神超越了古人、超越了历史,进而使得我们党站在了时代的道德高地上,同时赢得了最广泛最坚实的道义支持。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这些道德楷模仍然是党员干部学习的榜样。令人遗憾和忧虑的是,有些党员干部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做人做事仅仅满足于守住道德底线;有的甚至抛弃了党的宗旨,以权谋私、贪赃枉法、腐化堕落,成为人民的罪人。共产党员是先进分子,国家干部是公务人员,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准理应高于古代的“清官”。因此,党员干部要学好共产党人的楷模,像他们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和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做人民的公仆。
|